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云岭楷模”余华芬:把每一个案件办细办实
//www.workercn.cn2015-08-25来源: 人民法院报
分享到:更多

  “最美法官”

  美在朴实无华

  余华芬的同学李艳琼回忆说:“余华芬在学生时代就比较有爱心。记得那是1984年,当时大家的生活条件都不太好。我们班里有几个同学来自较偏远的山村,家里的条件相对更差,常常吃不上饭,冬天也只穿着单衣。余华芬把我们聚在一起,说想尽可能地帮助一下那些困难的同学,大家听后都表示赞同。在她的号召下,同学们这个凑5角、那个凑1元,没钱的凑点饭票、菜票或衣物等,几个生活困难的同学就这样在关爱中完成了三年的初中学习,顺利考上高中。”

  一次,余华芬老家的一个村民特意找到她,想让她帮忙通融说情。了解案情后,余华芬借着同乡的这层关系,反过来做其思想疏导。她站在一个普通人的角度,以一个当事人的立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于法,循循善诱,慢慢解开了老乡的心结,主动与对方和解,避免了事态的恶化。事后,为表示感谢,这个老乡捎带了一罐家里炼制的猪油送给余华芬,被她婉拒。

  余华芬说:“我们宣威地处乌蒙山,群众并不富裕,当事人大多都是生活困苦的农民,进法院打一场官司不容易,拒绝他们的礼物一是因为法院纪律不允许,二是看到困难的群众,我心里于心不忍。”

  在“云岭楷模”的颁奖现场,余华芬在云南警官学院读大二的儿子李煜也来到现场。李煜说自己选择学习法律专业是受母亲的影响,所以:“因为我总是在追寻母亲的背影,想成为像她一样优秀的人。父亲也说我从小经常被母亲带着去法院上班,耳濡目染,自然对母亲的事业比较感兴趣。所以在大学填报志愿时我选择的志愿是与法律有关的专业,把法律当成一种传承和信仰”。

  颁奖现场,余华芬讲述了多年前的一件感人的难忘往事。由于工作,余华芬不得不在大雪天把正在发高烧的儿子送到姥姥家照顾,说到动情处,余华芬满眼泪花。现场的观众被深深感动。已经长大的儿子对母亲表示了理解:“我从来不怪妈妈,从小我就觉得妈妈作为一名基层法官是一份光荣的职业,受妈妈的影响,自己马上毕业了,我也想当一名基层法官!”

  云南楹联学会的李嫦莉为余华芬创作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言而温和,慧质勤民尤见性;下联是:行之秉正,善根洁己可明心。云南诗词学会的周崇文为余华芬作的词是:“题全国优秀法官余华芬——国正人心顺,法彰民气扬。克难肩道义,试剑露锋芒。案铁重微细,情亲融雪霜。漫云柔似水,巾帼有担当。”

  “云岭楷模”领奖归来,余华芬依然是那个最普通的自己,今年6月6日星期六,笔者电话采访余华芬,电话的那一头传来了她爽朗的笑声:“宣威今天天气不错,我和丈夫出来在田地里走走,晚上准备看看互联网方面知识的书。云计算、大数据时代来了,法官只会埋头办案,接不上时代发展的轨道不行了。”

  人物档案:余华芬,女,1988年12月参加工作,200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云南省宣威市人民法院法官。曾经在办公室、基层法庭、民一庭、刑庭等部门工作,现任审判监督庭庭长。她主审和参与审理案件超过3000件,无一矛盾激化、无一上访缠诉、无一错判超期,27年的工作中, 因工作成绩突出,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法官”、云南“巾帼建功示范标兵”、云南“最美法官”、 “云岭楷模”等荣誉称号。

  法官余华芬“办案随感”:

  ●法官不是“官”,但有时比官还要“官”。当我接到说情电话时,我就得先用法律的天平来掂量自己,再用事实和法律来评判案件事实。

  ● 就法官而言,办一件成功案件可以轰动一时,但错判一件案件可以毁灭一生。为了既不毁他人,又不毁自己,办理的每一件案件只能慎之又慎。

  ●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就我一个女法官而言,只有在家庭中扮演好孝女、贤妻、良母的角色,在办案中才有当好法官的本领。自古以来,忠孝不能两全,但我还是竭尽全力。

  ●法槌要敲出和谐之音,就得有大师的水准,因此每一次法槌落地之后,我都在认真总结,对当事人认真做好解疑释惑和疏导工作。

1 2 3 4 共4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