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杨元松与孩子们在一起。 通讯员 杨维波 摄
杨元松进村家访。通讯员 杨维波 摄 本报记者 宋 洁
有一些留守儿童,在学校是个“刺头”,在家里是个“逆子”,大人提到他都摇头。不过,在乡村老师杨元松的眼里,这些孩子都有苦衷,更需要加倍的爱。
转学生徐金洪调皮顽劣,在学校里经常打架,杨元松去家访,爷爷说管不住他了,邻居们也直摇头。
杨老师见徐金洪耷拉着头,一言不发,心想一定要打开他的心锁,与他沟通。从邻居口中,他知道徐金洪父母离异,外出务工,奶奶身体不好,爷爷也经常不在家,有一次他生病发烧躺三天,也没人照顾。
杨元松听了,心里很酸楚,对徐金洪说:“我知道你的苦衷了,你有什么气都可以向我撒。”
就这么一句话,孩子“哇”的一声大哭起来,杨老师把他搂在怀里,“我和你永远站在一起,只要你需要我,不管是60公里还是30公里,我都会马上来找你。”
之后,徐金洪的心扉一点点打开,他陪着杨老师去家访,一路上把自己的心里话倾吐出来。他的孤独,他的故意叛逆,父母离异给他的心理阴影,都被他写在期末考试的作文中,杨老师看了,25分的作文给他打了24.5分。
这个小孩从此大变样,活泼乐观受欢迎,学习成绩一路飙升。“杨老师,全州最好的中学要多少分啊,我想考!”积极向上的劲儿比谁都强。
像徐金洪这样的学生有很多,杨老师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自2000年被安排到安龙县万峰湖镇毛草坪小学教书以来,他就坚守着这片土地,寒来暑往,转眼十五载。数不清多少个夜晚,他打着手电或火把,送孩子们回家,挨家挨户家访,了解真实的情况,真正帮助孩子成长。
然而,倾听的时间有限,杨老师想到一个办法,让孩子们写日记吐心声,可以说心里话,也可以锻炼写作能力。”
徐艳同学写她和弟弟提一桶猪食去喂猪,在上台阶的时候,弟弟使劲在前面拽猪食桶,那个猪饿慌了,把头趴在猪圈的门上伸得老长,弟弟一时没注意,嘴巴跟猪的嘴巴差点就合在一起,她的肚子都笑疼了。
岳朝虎的日记写道:家里很穷,每天上学我都饿着肚子回家。放学回家时,看见一片绿绿的草,一下开了窍,心想每年夏天栽稻秧的时候,人们没有时间给牛弄吃的,很多人家要到场坝上去买干草,我可以把这些青草做成干草,拿到集市去卖。
从他们的日记中,杨老师看到了这些孩子在艰苦环境中的自立、自强乐观的精神,感动不已。他萌生一个念头,把孩子们的日记编辑出书,让外界真实认识到留守儿童的欢喜哀愁,同时,也是鼓励孩子们,山村孩子也可以实现写作梦。
借高利贷自费跑出版社,总是碰壁而归,正当杨元松穷途末路时,江苏文艺出版社被他的诚心感动,这本书终于得以面世。2012年1月中旬,《中国留守儿童日记》在全国各大小书店与读者见面,立即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印数达10万册,先后获得了“年度最具影响力图书”、“有着震撼人心力量的书”等赞誉。
杨元松和孩子们没想到这本书如此“火”,大家的生活或多或少有了些变化。
代礼民的妈妈看到了他写的日记,回家照顾他,说孩子一个人在家太可怜了,陪孩子比挣钱重要得多。
徐艳得到人生的第一笔稿费,内心受到了震动,她说,对于人生,她找到了自信,会一直坚持写日记。
杨老师被评为2013年全国“最美乡村教师”。
学校得到社会各界的帮助,建起了60平方米的乡村图书室,有1万多册图书,还有18台电脑。
今年5月份,学校还投用了600平方米的实践基地,那里有音乐书画室、木工实践区、水电工实践区等,学生们可以唱歌跳舞,可以雕刻刺绣,也可以学习家电维修。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热闹起来,心灵也日益丰盈。
杨老师知道,留守儿童不仅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他们更需要精神上的关怀,留守儿童不需要怜悯,他们需要丰富心灵世界和树立梦想。
学校自筹资金,给学生买保险,组织他们搞校外实践活动。每个月至少一次,杨老师会带这些从来没有走出过大山的孩子去城市,参观机场、法院、博物馆、水利大坝、景区,他希望孩子们开阔视野,追逐梦想并为之努力。
孩子们见识越来越广,能力越来越强,杨老师高兴极了。班里新打的储物柜,从算用材多少、到买木材、再到组装成柜,由同学们自己独立完成。孩子们给杨老师的惊喜太多了,杨老师也乐此不疲地继续做学生们的知心朋友和领路人。陪着孩子们15年的成长,如今老师看上去也显得老了,但他从没想过离开毛草坪小学,只希望做个有心人,能为孩子做多少就尽力去做多少。
记者手记
据全国妇联研究报告显示,在中国,有6100万农村留守儿童。
据《贵州社会发展报告(2014)》显示,在贵州,有240万农村留守儿童。
在安龙县万峰湖镇毛草坪小学,89个学生中,有35个是留守儿童。
这35个孩子,他们放学回家,没有妈妈做好的饭菜;周末,没有爸爸陪着踢球。相反,他们要去割猪草、背水、洗衣、做饭、照顾爷爷奶奶和弟弟妹妹。
而他们的孤独成长里,有一束温暖的光,让内心不荒凉。
那束光,就是杨元松老师给予他们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