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2015年河南省师德标兵事迹简介: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www.workercn.cn2015-09-10来源: 中工网——《河南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王西梅,女,汉族,1979年出生,本科学历,郸城县实验小学教师。

  她以微薄的工资资助一个个留守儿童,《教育时报》开设专栏,专题讲述她与她的留守儿童学生之间的故事。她先后荣获河南省关工委先进工作者、周口市文明教师、周口市优质课教师、郸城县十佳校长、郸城县优秀班主任等,并在周口市关工委“学雷锋、讲道德、见行动”现场会作典型发言。她对留守儿童的好,胜过对自己的孩子。从农村学校到县城学校,走到哪儿,王西梅都有很多“编外”儿女。她为留守儿童学生缝衣服,掏钱买文具,领到家里吃饭,帮助一个个留守儿童走向阳光、快乐,被大家称为“留守儿童的妈妈老师”。她对贫困学生的好,胜过自己家庭。王曼路、单桂君……一个个穷家庭学生在她的资助下成长成才。她对教育事业的爱,胜过爱自己。她潜心业务,琢磨出“一线五点课堂模式”和“德育三四一”工程。她担任农村小学校长,还担着两个班的英语课、一个班的语文课和一个班的班主任。她硬是把一所综合评比全乡倒数后三名的学校带进了前三名。

  胡庆周,男,汉族,1973年出生,本科学历,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教师。

  他是一位来自革命老区的教育工作者。三尺讲台,是他绘就学生人生的舞台;数载付出,是他矢志不渝的人生追求。他疼学生,辛勤培育了无数英才;他奉献教育,谱写了几多大爱的篇章。

  2003年8月,中央文明办和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将河南省内贫困而成绩优异的当年应届初中毕业生推荐100名,安排在省会中学——郑州四十七中,组成一个特殊的群体——宏志班。这些孩子多是社会救助的孤儿,孤独自闭、自卑无助、冷漠忧郁。相同或相似的苦难人生经历,让胡老师与这群孩子走到了一起。10多年来,他用“大爱”书写着宏志学子的未来,有的孩子离校几年了,他还如数家珍,每一个孩子都在他家吃过住过,80%的外地娃连他爱人都能准确地叫出名字。他与这些特殊的孩子生命相依、意念相随、心灵相映、精神相托。经过他的精心培育,每届均有大批学生被清华、北大等985学校录取。

  他的先进事迹曾被国家、省、市多家媒体报导。2008年4月6日,央视少儿频道全程录制了他的主题班会“感恩父母回报社会”,在金螺号节目中播出;2008年9月,《河南日报》以《走进阳光 宏我志向》为标题,报道了他的宏志班的管理;2009年9月14日,中央文明办主任王世杰和时任郑州市市长的赵建才前往47中看望他与他的“宏志班”学生。2012年9月,他被河南省教育厅授予“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1 2 3 4 5 6 共6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