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江苏东台法院唐洋人民法庭庭长徐刘根:根深何惧多风雨
//www.workercn.cn2015-10-20来源: 人民法院报
分享到:更多

  “拓荒牛”的佳作

  “现在婚姻自由,人老了找个伴,算不得啥丑事!”

  “这养儿防老。你是招婿在家的,老太太平时对你家照顾得最多,也该多尽点义务!”

  “宅基地本来就是你妈妈的,到头来她咋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这是什么道理?”

  “老太太是有点钱,但她自己还要养老。现在把钱都交出来,将来买块豆腐岂不是还要问你们要钱?”

  ……

  小别墅前扯起灯泡,鲜红的国徽赫然悬挂在墙上,一条“东台法院巡回审判庭”的横幅开宗明义。台下,审判员、书记员、原告、被告的席卡依次摆放,一排“道德评议员”的座席则分外显眼。庭审进入到辩论阶段,在原、被告都发表完意见后,5名道德评议员开始各抒己见。

  今年5月12日晚上,正值农村大忙,徐刘根一行选择在原告鲁老太大女儿的家门口,巡回审理这起赡养纠纷。

  鲁老太太今年67岁。本来,她和前夫感情甚笃,并育有3个女儿。等女儿们长大,没有儿子的老两口便将大女儿招婿在家。可到了2000年的时候,老伴被诊出癌症晚期,很快就去世了。鲁老太单身一人,便跟随大女儿生活。

  两年后,老太太又结识了新老伴老程。当初,女儿们虽未明确反对,但大女儿还是颇有微词,认为父亲过世还没满坟,母亲一大把年纪居然急着改嫁,会让村里人笑话。作为妥协,老太太同意大女儿拆了自己的老房子,在这块宅基地上盖小别墅。此后,鲁老太便跟随老程去淮安生活了。

  天有不测风云。老程在两年前去世了。感觉无依无靠的鲁老太便重新回到老家,想继续跟随大女儿生活。可大女儿旧事重提,认为这个家不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愣是没让母亲进门。而其他两个女儿则说,母亲住自己家,大姐会误会老太太把老本照顾了自己,会造成姐妹不和,也不同意母亲跟着自己生活。

  走访中,徐刘根发现,还是鲁老太已经搬走了的老邻居发了善心,将老屋子借给她住,这才有了老人家的容身之所。可岁月的侵蚀让屋子的瓦片早已残缺,而老人的床头则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药瓶。

  鲁老太抹着眼泪对徐刘根说道:“庭长啊,这晴天还可以,要是下雨,处处滴水,这哪是人过的日子呀?现在我浑身是病,还不如早死了好呢……”

  与邻居的交谈中,徐刘根得知了大女儿的“醉翁之意”:她就是想逼着老人把积蓄都交出来!徐刘根心里有了谱,决定采用自己创立的道德评议机制来处理这起纠纷。

  在长期的基层经历中,徐刘根发现,农民对诉讼的程序、规则比较陌生,导致一些矛盾长期累积,化解难度很大。

  “有没有一种方法既能减轻群众讼累,又能促进矛盾化解,还可以提升群众法治意识呢?”在问题的指引下,徐刘根摸索出了道德评议机制。这就是,在巡回审理时,邀请当地具有较高威信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等组成道德评议小组,从道德的角度对案件和当事人的行为进行评议,促进案件调解。

  在鲁老太的案件中,道德评议员们的评说很快打乱了三个女儿的说辞,她们也越发觉得自己的理站不住脚。这时,徐刘根趁热打铁,引导她们回忆母亲将自己养大的不易,教育她们要给下一代做个好示范。

  就这样,法庭开到晚上10点多。鲁老太和三个女儿达成了调解协议。

  矛盾迎刃而解后,大女儿敞开了大门,并收拾了一间光线最好的房间给了鲁老太。徐刘根则卷起衣袖,和众人一起帮着老人家搬运家当。一旁的鲁老太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新方法释放出了“乘数效应”。通过这一机制,一大批养老、土地纠纷得以有效解决,当地的法治氛围日益浓厚。这已成为“拓荒牛”徐刘根贡献给辖区父老的一篇佳作。

  “小包公”的美名

  “小何,看到你的事业越做越大,我是打心底里替你高兴。这些我是绝对不能收的。”见小何送礼的心意很诚恳,徐刘根略带玩笑地说,“这可是根‘高压线’!收了,我就‘触电’啦!我们法官在操守方面,可得有点洁癖。”

  虽然小何只是徐刘根曾经的当事人,但他对其的感激之情并没有呈现出递减趋势。相反,随着事业的成功,小何却越发想回报徐刘根。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小何与徐刘根的交集还得从一个案件说起。

  2010年时,当时年仅23岁的小何在筹得家中积蓄,并向万某借了30万元后,投资建起了一家塑料蛋箱加工厂。可这一路充满风雨荆棘。先是因为上游老板“跑路”,货款打了水漂,被万某告上法庭。继而,在达成分期偿还的调解协议后,由于受当时禽蛋市场的影响,蛋箱一度滞销,调解书又没法按期履行。万某这才申请强制执行。

  “万事开头难,年轻人干事业总得有个试错期嘛!只要肯努力,一定会有希望的。”对这个人生正处于低谷的年轻人,徐刘根并没有简单地将他看作案件的被执行人,而是给他鼓劲加油,并在内心酝酿出一个“放水养鱼”的方案。

  他找来万某,分析了小何的困境以及强制执行的利害。同时,又积极引导小何的亲人伸出援手,他说:“这孩子上进,是个潜力股,该给他个喘息的机会。”

  最终,小何的叔叔拿出5万元代他偿还了部分债务,并作为担保人,促成了其与万某的和解。有了前两次的教训,小何分散了投资风险,同时搞起鸡笼加工、禽蛋养殖。这回,他的事业像滚雪球般,越积越大。尤其是去年,市场行情持续走俏,小何不仅一次性还清了全部债务,还将厂子的规模扩大了一倍。

  小何的厂子正坐落在徐刘根上下班的必经之路上。如今,每每看到徐刘根经过,小何总要热情地与之打招呼。

  “关键时刻遇到了关键的人,并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这才有了我的今天呀。”小何言由心生,这才决定要赠送徐刘根几盒自家生产的土鸡蛋。

1 2 3 4 共4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