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张志愿:规规矩矩做医生
//www.workercn.cn2015-12-18来源: 解放日报
分享到:更多

  拔牙拔得最好的医生,不必急于发科研文章

  解放周末:您和前三位院士一样都曾担任过院长的行政职务。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您认为一个好医生是否要临床、科研能力兼备,能文又能武?

  张志愿:这是最理想的情况。站在院长的角度,一家医院的长足发展必须依靠各个学科的发展,一个学科的带头人就必须是能文能武的,而且要能想办法培养既能做临床,又能做基础研究的骨干。

  当然,每个医生都有自己的兴趣和擅长,有的医生可能就喜欢开刀或钻研临床业务,我们要尊重。比如,对医院里拔牙拔得最好的医生,我们就鼓励他在技术上继续钻研,不必急于发科研文章。

  解放周末:但是,现在大多数医生既要忙于看病、手术,还要做科研、发文章,压力很大。

  张志愿:临床与科研到底孰轻孰重,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记得我刚刚担任院长的时候,医院的妇产科青黄不接,老主任快退休了,新来的接班人临床经验还不够丰富,我就跟老主任商量,请他延迟两年退休。这两年里,新主任可以暂时放一放科研与教学任务,但必须把开刀功夫练好。如果一个外科主任连“一把刀”也拿不出手,即使得到再多头衔,病人还是不会信任你。

  解放周末:评上院士之后,您下一步的目标是什么?

  张志愿:我的老师邱蔚六是我国第一位口腔科院士,我作为他的继承者,深感责任很重。我们希望口腔颌面外科能有一个可持续的发展,涌现出更多优秀的专家。但研究口腔肿瘤的挑战不小,很多口腔系毕业的学生如今更愿意去补牙或从事口腔种植的工作,一是因为风险小,二是因为收入高。这是目前的一个大问题。当然,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头颈外科医生加入了颌面外科的治疗,我们也很高兴看到学科的融合,希望最终能造福更多的病人。

  去年卸任院长之职后,我有了更多的时间来开刀和做科研,我的下一个目标是争取国家级的口腔肿瘤重点实验室,力图在口腔肿瘤的研究上能有新的突破。

  不久前驾鹤西去的张涤生院士,曾在98岁高龄时用毛笔手书了一张自己的“人生躇步前进年历表”,赠予张志愿。

  张志愿将这纸近百岁的人生感言裱了起来,放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它成了张志愿的人生激励。“张老师直到90岁还在手术台上为病人发挥余热,我将永远视其为楷模,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医学没有止境,永远都有缺憾,我没有理由不努力。”(记者 陈俊珺 实习生 项来婷)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