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宋丽萍:没有终点的爱心长征
//www.workercn.cn2016-03-02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没有终点的爱心长征

——记全国岗位学雷锋“最美人物”、中原油田志愿者宋丽萍

    中工网讯猴年正月二十恰值周六,中原油田老年敬托院热闹非凡。

    这天是捐资百万助学的“中国好奶奶”徐凤英老人85岁生日,宋丽萍领着一干爱心志愿服务队队员,给徐奶奶送来生日蛋糕、毛线衣和大红围巾,一群小学生为徐奶奶表演歌舞,老人欢喜得合不拢嘴!

    宋丽萍是中原油田第十社区志愿服务站站长。18年来,她成立第一支油嫂互助小分队,又像滚雪球一样,将小分队扩大成2600多人的爱心志愿服务队。

    宋丽萍率领爱心志愿服务队,为12名重症患儿联系医院免费治疗,为28名贫苦患者募捐善款60多万元,向黄河滩区小学捐赠图书18万册,与384名空巢老人结成帮扶对子……

    今年3月1日,中央宣传部和中央文明办隆重表彰10位全国岗位学雷锋“最美人物”,宋丽萍同志名列其中,这是宋丽萍继荣获“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中央企业道德模范之后获得的又一项殊荣。

    她,就是中原油田第十社区志愿服务站站长宋丽萍。

    奉献长旅从养老院启程

    “独乐乐,莫如众乐乐”。

    宋丽萍生在豫西北武陟县农家,她从小见到老年人有难处,都要帮一把。

    “老一辈辛辛苦苦几十年不容易,我当晚辈的咋忍心瞅着他们老来栖遑。”她说,“我能孝敬他们多少就孝敬多少。”

    1998年初春,27岁的宋丽萍在油田电源总厂当工人。听同事说范县有家村办养老院,住着十几位孤寡老人,食宿条件很差,宋丽萍趁周日搭公交车来到那里。

    推开半掩的木门,呛人的霉味扑面而来。一个80多岁的奶奶倚在床沿上,面色青灰,一声不吭。

    宋丽萍鼻子一酸,她脱下外套,裹在老人身上,又捧住老人的手——“好凉啊!”

    老人的手焐热了,她去镇上买来棉被、褥子、床单、棉袄、棉裤、洗衣粉和蛋糕。宋丽萍给老人换好棉袄、棉裤,把蛋糕递到老人嘴里。老人的眼圈红了,“闺女,你是谁呀?”

    她两眼一热:“我是您的孙女!”

    老人的被子里的棉絮挤成十几个疙瘩,被罩和床单好几年没洗了,宋丽萍搓洗4遍,盆里的水才起沫儿。她顾不上歇息,又给老人洗脸、梳头。宋丽萍要走了,四五个老人攥住她的胳膊和手不松:“好孙女,往后还来呀——”

    那一幕,永久烙在宋丽萍心里。

    那一天,宋丽萍的爱心长旅从养老院启程!

    2002年11月的一天,油嫂潘娇感觉身子不得劲儿,宋丽萍陪她去医院检查。

    潘娇患了卵巢囊肿,需要尽快手术,她直发愁——丈夫在新疆钻井,儿子在外地上大学,自己做手术,谁来陪护?

    宋丽萍搂着她的肩膀:“潘嫂,一切都有我呢!”

    潘娇病好了,宋丽萍想,“假如几个油嫂一起做手术,我一个人照顾得过来吗?”

    宋丽萍跟潘娇商量:“咱俩张罗些油嫂,成立互助队,姐妹们有事互相帮衬,咋样?”

    潘娇一拍宋丽萍的巴掌:“咱俩想一块了!”

    如今,油嫂互助小分队队员超过200人。

    钻井二公司山西项目部党总支书记陈保轩说:“后方有油嫂互助,我们在外工作的员工一百个放心。”

    18年奉献长旅,宋丽萍并不是一路顺风顺水,但她保持着完胜纪录。

    2008年冬,4岁村童顾淑婧玩火,浑身烧得没一片好地方……宋丽萍骑着自行车,到处寻找能免费为小淑婧做手术的医院。

    有家医院的外科主任让宋丽萍填份申请表。宋丽萍写好了,人家说不合格。宋丽萍改后再送去,人家又嫌不完整……5天里,宋丽萍跑了9趟,主任才接过申请表,撂了句:“回去等研究结果吧”。

    宋丽萍刚出门,人家就骂:“神经病!”

    宋丽萍回身,请他说明白。

    “你不光是神经病,还有妄想症呢!”主任笑中含讽,“谁都不花钱做手术,你让我们去喝西北风?!”

    她不吭气,抓起申请表,“嚓嚓”撕了个粉碎!

    不服输的宋丽萍继续奔走。她的善良和执著终于感动了一家人民医院,这家医院免费为小淑婧实施了修补手术。

    个别人讥笑她:“你成天作秀,哪天是个头?”

    她的回答掷地有声:“我要作一辈子志愿服务‘秀’,‘秀’到不能动弹那一天!”

    2006年秋,宋丽萍报名捐献造血干细胞。2010年仲夏的一天,她接到濮阳市红十字会通知:“你的造血干细胞与四川一个8岁白血病男孩配型成功,请做好近期去郑州的捐献准备”。

    宋丽萍又喜又愁——喜的是自己可以挽救那个男孩的生命,愁的是如何摆脱公婆的善意阻拦。公婆不知从哪儿听说宋丽萍要捐献造血干细胞,他们担心影响健康,死活不同意,连上班都有公公“陪同”。

    宋丽萍急中生智,导演了一场“戏”——赴郑前那天中午,她家的电话铃响了,公公奔过来拿起话筒。老人接完电话转告儿媳:“社区通知你明天早上去北京,参加4天封闭式学习。”

    第二天一早,一辆面包车开到宋丽萍家楼下,车里坐着5个穿红工衣的人。公婆一问,都是和宋丽萍一起去北京“学习”的人,这才把儿媳送上车。 第三天,宋丽萍成功捐出55克“生命火种”。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