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宋丽萍:没有终点的爱心长征
//www.workercn.cn2016-03-02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油田4万人跟着宋丽萍学雷锋

    “德不孤,必有邻”。

    宋丽萍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用千百件善举,无声地吹响了志愿服务的集结号,成千上万的志愿者汇聚在爱心志愿服务的旗帜下!

    采油四厂女工张红霞5年前患上糖尿病,不久尿毒症缠身,她的双眼渐渐看不见东西,每周两次去医院做血液透析成了大难题。

    宋丽萍在爱心志愿QQ发出紧急动员,爱心接送陪护分队迅速成立,一场爱心接力拉开帷幕。5年来, 1200多次义务接送从未断档!

    程巧霞是濮阳市一家商行经理,如果周一轮到她接送张红霞,她就把商行例会挪到周二开。小程出差前,委托朋友接送张红霞。

    王建宇蹬三轮车接送张红霞。在他看来,“办好宋姐交代的事儿,就是学雷锋。”

    雨天,王建宇必带3件雨衣——他用两件雨衣把张红霞遮得严严实实,生怕她淋了雨发烧。

    周月莉曾是一名尿毒症患者,昔日全靠宋丽萍爱心志愿服务队接送去做血液透析。小周换肾成功后,隔三差五打出租车接送张红霞。

    受益于志愿服务而又反哺志愿服务者,何止周月莉!

    油田基地小伙子王小长七岁时患上嗜饮液化气的怪病,父母花了不少钱也没治好。2004年初夏,宋丽萍费尽周折,联系首都一家电视台前来采访。

    节目播出后,濮阳市一名老中医自告奋勇免费为小长治病,宋丽萍一周3次领着小长去针灸。5个月后,他的怪病奇迹般地断根了!

    小长肩宽背阔,一身力气。宋丽萍爱心志愿服务队到小区演出,小长搬道具、守场地,干得可“嗨”了!

    ……

    宋丽萍一家都是志愿者,这让她的腰杆挺得很直。

    丈夫李玉金常年在苏丹工作,他回国倒休时,不是开车接送患者去医院,就是用轮椅推着瘫痪老人散步。

    80多岁的公婆每年来油田小住,赶上爱心志愿服务队给空巢老人包饺子,他俩都高高兴兴地参加。

    公婆说:“儿媳挑头干的事,俺们不能给她丢分。”

    宋丽萍的女儿宋家欣是个大学生,她一放假,就参加义务执勤,维护交通秩序。

    18年来,跟着宋丽萍学雷锋的人许多是干部、教师、经理,也有不少大学毕业生,甚至还有硕士生、博士后。

    宋丽萍感慨道,“这么多友善之人陪着我前行,证明我干志愿服务这条路走对了。”

    宋丽萍爱心志愿队队员中年纪最大者,当属84岁的“中国好奶奶”徐凤英。

    徐凤英是北京的离休员工,老家在油田基地附近的内黄县。12年前,徐凤英独自住进油田老年敬托院。宋丽萍常去陪她聊天,为她剪发、买衣服。徐凤英生病时,宋丽萍守在床边伺候。

    “小宋是俺身边的雷锋。”2013年冬至,徐凤英加入爱心志愿服务队,“俺干不了多少活儿,就让俺出点钱帮帮穷孩子吧!”

    2014年,徐凤英卖掉了北京的住房,把105万元卖房款全部用于资助修缮村小学校舍和支持濮阳市慈善事业,还将1.5万元离休金送到患白血病的寒门少年床边。去年,徐奶奶向宋丽萍志愿服务站捐款3000元。

    丹麦有句谚语:“ 好榜样就像把人们召集到教堂的钟声。”

    在中原油田,跟着宋丽萍学雷锋成为社会新时尚。许多在川东北、内蒙古以及国外市场工作的油田员工,返回基地倒休的第二天就向她报到,要求参加志愿服务。

    宋丽萍开办了一个“爱心储蓄银行”,给志愿服务者记工时,许多人却谢绝提供姓名、单位。

    “宋大姐做18年志愿服务,啥时候记过工时?”内蒙古探区钻工王超胜说:“油田是个大家庭,我们为自己家做事,不需要记工!”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2014年春天,中原油田成了志愿服务总队,下辖13个支队62个大队。注册志愿者总人数超过4万人。

    在黄河两岸的百里油区,到处飘扬着志愿服务的旗帜,活跃着志愿者的身影——瞧,周末的采油树旁,党员志愿者挥锨流汗,平整出规格化井场;小区楼宇间,“老石油”义务巡逻,吓退企图顺手牵羊的“灰太郎”;春旱时节,青年志愿者帮着五保户铺水带、撒化肥;年节到了,病残家庭来了一群“小红帽”,把门窗、厨房擦得锃亮;十字路口有了“红马夹”值守,交通不再拥堵……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