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援藏时以西藏人身份出现
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确定了一个新的援藏模式,就是中央国家机关和部分省、市派援藏干部进藏。张小平主动请缨进藏,尽管当时他已经53岁,令人高兴的是,组织上批准了。于是,张小平作为第一批中直机关援藏干部,在1995年6月30日带着自己的藏族妻子次丹卓嘎回到拉萨,这位“八角街的女婿”开始了他真正长时间感受西藏的生活。到了1998年,由于工作的需要,他又作为第二批援藏干部在西藏生活了3年。前后在西藏生活了6年,使他对西藏的感觉、对西藏的认识,又有了新的升华。到西藏以后,张小平在西藏广播电影电视厅任副厅长,做广播电视的宣传工作,“这一段的生活,我是以西藏人的身份出现的,这与我作为中央台记者来采访时是不一样的”。
作为援藏干部去西藏和采访去西藏有怎样的不同?张小平直言:“最大的不同是,我以主人的身份,以西藏人的身份来工作、生活、干一项事业,我的工作就是直接为西藏各族人民服务,我所从事的广播电视宣传工作,是直接面对西藏的各族听众、观众的。因此,就有了另外一种责任感,另外一种使命感,使得我要更精心地去对待我所做的每一项工作。”
援藏期间,他还参与了西藏自治区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电视连续剧《西藏风云》的摄制工作,张小平作为制片人之一,在剧组整整工作了一年。
1999年10月,汉语版《西藏风云》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不久,藏语版也在西藏电视台播出。“用影视艺术的手段再现西藏的历史,这在中国电视剧发展史上是第一次。”张小平说。
援藏期间,张小平建立了西藏广播电视宣传工作的编前会制度,及时总结一周的广播电视工作,对播出节目进行点评,并对中长期的宣传工作作出安排,这些做法完善了西藏两台的广播电视宣传管理制度。“援藏期间,我看到当地广播电视方面存在的许多实际困难,感到自己的担子很重。”张小平说。
谈到融入西藏的问题,他说:“希望我们的援藏干部都能够学一点藏语,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哪怕只说几句,这是对一个民族的尊重,对一个民族的感情,有了感情才会为他们办实事,心连心,才会水乳交融。我认为,感情是做好援藏工作的基础,同时,援藏项目应该更多地放到基层,多为基层的藏族同胞办实事。只有边远地区改变了面貌,西藏才能改变面貌。”
“虽然我回到北京,并已经退休,但我仍然心系西藏,总想为西藏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张小平说。
【身边的感动】带着呼吸机援藏 | 2010-06-23 |
记中央外宣办、国务院新闻办援藏干部刘萱 ... | 2010-06-23 |
记中央外宣办、国务院新闻办援藏干部刘萱 ... | 2010-06-23 |
记中央外宣办、国务院新闻办援藏干部刘萱 ... | 2010-06-23 |
山东援藏干部都像孔繁森 | 2010-06-23 |
党性光辉,闪耀在雪域高原 | 2010-06-23 |
夫妻援藏:把藏民当亲人(图) | 2010-06-23 |
援藏干部白锦波:誓将三年当半生(图) | 2010-06-23 |
一名陕西援藏干部的5年 | 2010-06-23 |
湖南省第七批援藏干部:把爱写在雪域高原(... | 2010-06-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