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杨顺霖
王淼
周东川
“五一”假期已至,但还有很多劳动者在各自岗位上忙碌。《工人日报》记者跟随一位创业者的脚步,记录下城市之中,与他发生关联的青年劳动者。
没有假期的“创客”
杨顺霖,“互联网+”的创业者
4月29日,从贵州一个辣椒生产基地赶回北京,杨顺霖又开始和代理商洽谈。“五一”来临,他说:“创业就是一种劳动,创客,没有假期。”
在网易做了7年经济新闻,杨顺霖于2015年辞职,干起了“互联网+辣椒酱”的生意。出生于湘黔交界的村庄,玻璃瓶装的辣椒酱,伴随着他一路的成长,母亲做的辣椒酱是最不能割舍的味道。耳濡目染,后来他也做得一手好酱。
不论曾经辍学在工地打工,还是后来成了网易的新闻编辑,将亲手做的辣酱分享给同事,是他的习惯。“看着工友能多下一碗饭,我开心得很。”
“辣椒酱也不只是简单的食物,应该保留不同地区自己独特的辣文化。 湖北的香辣、四川的麻辣各有风味。我们创业的项目就是通过互联网平台,推介各地民间原生态的高品质辣椒酱。”杨顺霖说,这些年的经历让他学会了一种理念:分享。而创业就是一种劳动的分享和传递——哪怕是做辣椒酱。
劳动节正处于“进行时”,而很多人没有停下工作的脚步,“创客”杨顺霖以自己的日常一天为例,诠释了不同行业劳动者协作与坚持的意义。
为老百姓淘粪不丢人
王淼,北京市东城区环卫中心十所青年班副班长
每天早上8点,杨顺霖都要去公园锻炼,早晨街道整洁干净。在陶然亭公园里,北京市东城区环卫中心十所青年班副班长王淼已经开始忙碌——“淘大粪”。很多人不理解,一个北京“土著”,为何会做这样的工作。
每天早上7点,王淼到天坛南门景泰桥下的工作站报到。7点半,队员们陆续坐上门外的淘粪车,开始出车。
工作站里贴出了“五一”值班表,王淼5月2日值班,其他时间属于应急队,“就是晚上不管几点,粪池堵了都得出来疏通。”前门、天坛、陶然亭、龙潭湖都是班组管辖的区域,“五一”景点人多,自然要加班。
淘粪车到达移动厕所,撬开井盖、放管、抽粪、收管,王淼的动作一气呵成,完事后还不忘在井盖上踩一踩,确认井盖是否盖严实了。有时粪管稍微弄脏了地面,他还耐心地找水桶接上水,把路面清扫干净,为的就是不让大家嫌弃。
而三四米长的抽粪管,光管子就有30多斤,全得王淼一个人扛上扛下。粪管经常被旧衣服、塑料壳等堵住,最严重时有100多斤。
“五一”之前,王淼也在加班,“很多居民‘五一’把车丢在胡同里出去玩了,淘粪车不好走,我们得在节前把粪井抽空,以防堵塞。”
师傅时常教育王淼,“咱们为老百姓服务,没什么丢人现眼的。如果没有我们,北京城会变成什么样呢?”
每个操作都不能有半点马虎
周东川,北京地铁13号线司机
快速准点的地铁是杨顺霖上班的首选:环保、高效。 每天,有1200万人次客流进入北京地铁,总里程超过550公里的轨道交通,已成都市的动脉。每天清晨,当人们还在梦乡之中,地铁司机已经出发。
“道路绿灯!”
“道路绿灯!”
司机周东川喊了第一道指令之后,他的副驾驶员接着确认了一遍。4月28日清晨,由他们“掌舵”的地铁13号线H420号列车缓缓启动,驶出车库。今年26岁的他,已是“老司机”,工作8年,驾驶13号线列车7年。
早晨,在位于北五环外的霍营,周东川先到调控中心登记签到,然后走到自己负责的列车,开始通电前检查列车底部的重要部件:逆变装置、制动装置、辅助熔断器……“这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保证每一趟车在出发前是安全的,将隐患扼杀在上路前,我们不敢有半点马虎。”
每到一站,完成乘客上下车操作,坐回驾驶座后,周东川都会伸出左手有力而连贯地完成一系列动作:先用食指指着标示6节车厢车门关闭状态的电子显示器,再指着监控车门外实况的视屏,最后指向地铁前进的方向。每当他做完这一套动作,他的副驾驶会再重复一遍。
“必须确认上下车后乘客、车辆本身的安全和通车路况的安全。”看似机械而简单的动作,在周东川和同事这里另有深意。当一系列标准的行为和一车生命联系起来,一种仪式感油然而生。
由于是倒班制,“五一”周东川和同事都正常上班。他早习以为常,“工作需要,我们只是尽责而已。”
每日,13号线上共有56辆列车平安、准时的驱驰其间,共有370多位地铁司机在这条线上规范、尽责地“掌舵”列车,周东川仅是他们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