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斯坦福迸出的火花
柔性显示屏研究是刘自鸿在斯坦福攻读博士的方向。初入斯坦福,当同学们都在老师提供的题目中选择攻读方向时,刘自鸿却对那些题目毫无兴趣。于是,他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躺在草坪上天马行空。从人类感官想到电和光的组合,再到下一代显示器,他终于敲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我跟导师讲这个事情之后,他很兴奋,让我第二天就交方案。后来,凭着我写的一页纸方案,就拿到了研究的基金,然后我就开始往这个方向做研究,那都是快9年前的事情了。”说起整个过程,刘自鸿还是难掩兴奋之情。
这个今年才32岁的年轻人,已经拥有让人艳羡的履历:17岁上清华,就读电子工程,2006年到斯坦福,花不到3年时间攻下博士学位。凭借这些资本,他毕业之后就到纽约IBM从事半导体研究,高薪安定,然而仅过3年即辞职,创立柔宇,重回斯坦福草坪上梦想的道路。
与其他科技型尤其是互联网科技公司不同,成立三年,除了在技术上的突破以外,柔宇几乎没有在品牌上做任何宣传。这点刘自鸿承认是清华带给他的:“清华非常务实,这一点对我影响很大。有什么东西做出来再说,或者是我说了就要做到,这是清华的风格,所以最后让你沉淀下来,然后抛去特别多的虚的东西,那种听起来很高大上,但是什么都没有的东西。”
除了缩减柔性显示屏厚度,柔宇团队还在研制多项创新技术。“每一项技术在做出来之前,我们都不会对外公开,也不希望拿这个东西去搞噱头造势,我觉得没必要,因为你做好了的东西自然会有人认可。”
在刘自鸿看来,延续创新的火花要持续不断地加炭烧火,这是个不断试错成长的过程。“我们早期的时候,团队每个人每天工作16个小时、18个小时,常常遇到研究一个月的时候才发现技术是错的情况,然后再重新去调整、设计。”
创业是艰苦的,为了更好地跟团队成员交流,他从纽约搬到了深圳和硅谷,常常在深圳和美国奔波。在硅谷和深圳时,连续睡了3个月朋友家的地板。
现在,刘自鸿说他仍然保持每天5小时左右的睡眠,每天在办公室和实验室里花费最多时间。硅谷和深圳有16个小时的时差,为了兼顾两边的业务,他保持规律的工作节奏:白天处理国内的事情,晚上与硅谷的技术研发中心联系。等事情处理得差不多,往往已经到了凌晨。每个月,刘自鸿至少要出国一趟,有时是欧洲,更多时候是美国。
由于工作繁忙,刘自鸿必须时常与团队保持联系,整个采访过程多次因业务需要沟通确定而被迫暂停。每次返回,刘自鸿都欠身微笑道歉。
在不停地添柴加炭下,当年斯坦福迸出的火花渐渐燃烧起来。从深圳留学生创业大厦不足百平方米的小房间,到现在在龙岗拥有五层楼高的生产基地,公司团队从几十人发展到200多人。2015年4月,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也在当地领导的陪同下来到公司现场参观调研。
推出0.01毫米柔性显示屏,是柔宇从0到1的蜕变,也为其赢得更多资本的青睐。对于投资人的选择,刘自鸿非常谨慎:“投资方和创业团队其实就像一种恋爱关系,感觉合适就在一起,大家是志同道合才会走到一起。”
尽管已经“很有钱”,但刘自鸿显然志不在此。对于公司的发展,他谈得更多的是技术层面的创新,对于资本市场计划却没太多打算,“上市是一个很自然的事情。我们也不一定去排斥,但是我们不会为了上市而上市。”
现在的刘自鸿,依然有一颗创业之心。他告诉记者,现在做的事情仍然是不计后果。“你敢于多么不计后果地做事,你就有多大程度受人尊重,尤其是这个事情是为了别人着想,或者是为了社会着想而做,不是为了自己着想而做。”
(于2015年8月17日发表于第一财经日报)
海归博士刘自鸿的中国梦:让硅谷来学习中国... | 2015-07-15 |
刘自鸿:“在豆腐上盖大楼,我们做到了” | 2015-07-15 |
刘自鸿:中国科技创新先锋 | 2015-07-15 |
刘自鸿:创新揉进“工匠精神”成就“创造未... | 2015-07-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