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胡凌波:修复书画,六代家传“画郎中”(图)
//www.workercn.cn2016-05-18来源: 新华日报
分享到:更多

  整容前、整容后的照片对比,往往令我们产生“究竟是不是同一个人”的怀疑;而在装裱大师胡凌波手中,古书画修复前、修复后的图片对比,同样让人发出妙手回春的赞叹。

  一幅任伯年的《松鼠图》,修复前已碎成大大小小几十片,看上去如同烧焦的锅巴。可摆在我们眼前的,却是一幅完整无损、生动清晰之作。或许是见惯了“吃惊”的眼神,胡凌波显得很平淡,“修复一幅古字画,就是恢复一段文物记忆。大家都喜欢说化腐朽为神奇,但在我看来,这就是一门手艺活儿,没啥神秘的,可惜现在愿意学的人太少了。”

  古人云“痴书者工必精,痴艺者技必良”。胡凌波出身于书画修复世家,6岁开始学裱画、绘画,历练40多年,以精妙的装裱技艺、工写兼能的画艺和博闻广识的鉴赏力,成为继京派刘金涛大师后又一位装裱名家。“三分画,七分裱”,特别是古旧字画修复保护,每道工序都必须严格进行,即便良工高手,也难保不会失手揭损毁坏,对修复师功底是一个严峻考验。

  随着时间流逝,古字画会出现自然老化、破损等现象,为了再现原作的艺术精髓,就需要修复揭裱,所以,历来都把装裱师称为“画郎中”。

  装裱修复一般分为4个步骤。首先是清洗。一般的古旧书画无论是装裱还是重裱均需用清水清洗或浸泡,纸本画芯遍布霉迹的,得用喷壶将清水轻轻喷洒画芯,有的还需要在霉迹处涂抹药品,再用排笔整体涂刷。第二步是最关键的工序——揭画芯。一般不揭掉原托芯纸,只揭去复褙纸,但若出现空壳现象,就不得不揭掉托芯纸。裱褙浆糊容易粘连,这样就很难完整揭裱,有时候装裱师手一抖都会使一幅古画尽毁。如果揭芯的过程中有零碎纸片,就要用小毛笔蘸水逐步清洗,直到揭净。

  揭完画芯便开始修补。修补过程极其繁琐,装裱师不仅要有极高的工写兼画艺能力,还要有对各种旧纸旧画的知识积累,有时候还要染出一些与所修补画芯的颜色相似的宣纸。修补方法一般分为隐补和细补,二者的区别在于位置:隐补是补于纸后面的相应位置,细补是先修补破损处,然后托纸。细补过的作品需要再次修补时,只要将托纸揭开,原补处材料可以保留,并在脱浆处增加糨糊即可,所以说细补更有利于书画文物的保护。最后一步是托芯,这是恢复书画气韵的重要工序。名家们都说托是集洗、揭、补三者工序之大成者。经过这4个步骤,一副古旧书画便能焕然一新。

  说起来很繁琐,但在胡凌波手中,一切好像又不那么复杂。他创造了急救裱(一天可取)、搭托湿裱、长卷巨幅一人裱、册页挖投裱等新技法,大大提高了效率和质量。都说胡凌波如此厉害,是因为有一种“神水”,他笑着解释,“哪有什么‘神水’,只不过是我对传统药水进行了一些改良罢了。”原来,胡凌波对清洗剂、平整剂、胶雾剂、揭裱剂和浆糊,在祖传秘方基础上研制了动物、植物材料配方,比如加入动物肝脏粉末发酵液的揭裱剂,可使旧纸增加弹性和黏性;用植物熬成的药液,不但使旧纸平整柔软,而且修复后四面看不出破绽。一幅吴冠中的《江南早春》让他很是得意,“最多可一幅揭下4幅(4层)”。也就是说,胡凌波能把一幅画揭出2—4层;能把残碎如瓦片的古画,全色接笔,补得与原画天衣无缝。

  正因如此,江苏五明书画院才把胡凌波从河北请到南京担任院长,希望更好地把书画装裱艺术传下去。“古旧书画修复人才太少了,”一说到此,胡凌波就很焦急,“修古画,首先要会画画,山水、人物、花鸟、书法都得精通。还要会修复、装裱,这得经过多年磨练才能下手。全国这样的修复师也就几百个。我大概算了一下,如果国内各地馆藏待修复古旧字画全部完成,以现有的人才,大约需要300年。”因此,胡凌波开办了国内首家“中国书画装裱学校”,首次将装裱纳入正规化教学。

  胡凌波是家族修复装裱技艺的第六代传人。这次,他把自己的修复团队带到南京,希望可以抢救更多的文化珍宝。

  实习生 朱雪莲 本报记者 董 晨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