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生命禁区”的坚守
赵信 王地 李维
治多县检察院每个办公室里都有一个这样的炉子。本报记者张哲摄
5月13日晚上8点30分,本报“走长江·说检察·看发展”大型采访报道第一批采访组顶着雨雪,抵达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的素有“长江源头第一院”之称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检察院。
治多县检察院检察长贾小平是个藏族汉子,个子高大,热情、爽朗。他拉着记者的手,黝黑的脸膛上满是淳朴的笑容。当介绍到身边的副检察长索南拉毛时,贾小平说:“这是我们院优秀的女检察官。我们县是纯牧业区,人口主要是藏族,双语诉讼任务很重,我们特别缺乏这样的人才。以前省里组织的双语培训主要以安多藏语为主,但在玉树地区,听不懂安多藏语,希望以后省里或最高检能直接提供康巴藏语培训。”
一踏进院门,从贾小平的介绍中,记者已经能感受到:人才,是该院急需破题之处。贾小平几次谈到,他们迫切需要招录一些懂双语的检察人员,充实到办案中来。贾小平从事政法工作将近20年,在当地有藏族“老政法”之誉。他说:“我们既要以发展留住人才,也要靠人才促进工作发展。”
“为什么每个办公室都有烧水壶和煤炉?”这是记者看了多间办公室后,忍不住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今年3月,我们这里刚刚通上‘大电网’,以前没电是常态。自己用柴油发电,电压极不稳定,办公设备经常被烧坏。水暖问题到目前还没有解决,我们打了口井,备个水壶烧水,取暖主要靠烧煤和烧牛粪。”该院法警大队队长更尕洛桑指着洗手间旁堆成小山的牛粪,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虽然不太好看,可办公室取暖都得靠它啊!现在的牛粪,也涨价了……”
“条件这么艰苦,工作会受影响吗?”“有困难可以克服,你看我们的工作不是干得挺起劲嘛。”该院侦监科副科长才仁秋叶有条不紊地回答记者提问:“去年我院共受理公安机关提请批捕案件7件12人,经审查批准逮捕6件9人,不予批捕1件3人,为维护全县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财产安全起到积极作用。”
“治多县是藏传佛教史诗英雄格萨尔王的王妃朱姆的家乡。我们院里有三位女干警,个个能顶康巴汉子。”贾小平接过才仁秋叶的话,笑着说。
治多县位于青藏高原中部,长江源头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都在治多县境内。全县土地总面积8万多平方公里,有近5万平方公里是被称为“生命禁区”的“无人区”。
“‘无人区’不是‘无法区’,我们就是‘无人区’的公平正义守护者。”贾小平介绍,治多县检察院现有行政编制15名,事业编制1名,目前实有干警10名,今年新招录3名,其中本科学历8名。“虽然人员不多,但我们这10个人,就好比十根手指,十指攥成拳!”
据记者了解,2015年以来,治多县检察院在查办职务犯罪工作方面有了历史性突破,共初查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线索8件,立案侦查3件3人,抓获在逃犯罪嫌疑人1件1人,涉案金额50多万元。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青海精神在这个十人小院体现得特别明显,他们不畏艰苦,个个都有精气神!”正在这里调研的玉树藏族自治州检察院检察长王利年,这样对记者说。
精气神体现在哪儿?治多县检察院几位干警在各拉丹冬雪峰下长江源头,接受记者采访时的感言可窥一斑——
公诉科副科长英青丹珠说:“只要努力工作,在小地方也能有大作为。”
副检察长旦增达杰说:“工作条件虽然艰苦,但我们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我们的工作干劲更高!”
法警队年轻干警求加才仁说:“我参加工作3年了,我对检察职业的热爱,就像对我女朋友的爱。我要努力工作,让她早日嫁给我!”
在治多县出城方向,矗立着一座“藏羚羊的保护神”——环保卫士杰桑·索南达杰的纪念碑。这位治多县委副书记为了可可西里的生态保护,同盗猎分子殊死搏斗直至壮烈牺牲。索南达杰身上迸发的坚守、责任和担当精神,是治多人的骄傲。
在治多县检察院,在雪山脚下这座十人的小小检察院,记者感受到了那份骄傲,那份坚守。
(本报治多5月19日电)
■链接
治多县位于青藏高原中部,地势高耸,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全县总人口近4万人,其中藏族人口占97.7%,下辖5乡1镇,20个牧委会,68个牧民小组,是一个纯牧业县。治多县辖地区特点可概括为高、大、富三个字。“高”即高寒缺氧、空气稀薄,称之为地球第三极和生命禁区。“大”即全县土地总面积8.02万平方公里,是全国面积最大的一个县。“富”即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能资源、生物资源和太阳能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