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苗市镇龙阳村,这里是一个曾被遗忘的小山村——四面被常德地界环绕,中间的这个小村落却独属慈利。
苗市镇龙阳小学,这里有一个简陋的小学堂——或许从大跃进时期,或许从解放前开始,村里的孩子就开始在这里就读。
“兄弟俩”因无悔的守望,18年前从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如今变成了中年。
怀着憧憬来任教
1998年,龙阳小学来了两位年轻老师,19岁的张尚军和21岁的李子鹏。
龙阳村地处偏远,条件恶劣。当年的龙阳小学共有6个班,200名学生,13位老师。因为女教师经受不住恶劣的教学环境,简陋的小学堂里全是清一色的男老师,张尚军和李子鹏是其中最年轻的两位。
“曾经以为在这里教书两年就能离开,不曾想一教就是十八年,从当年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变成现在的中年”。李子鹏说。怀抱梦想的年轻人所憧憬的校园,是明亮的教室和宽敞的操场,然而大山之间的龙阳小学,只有简陋的教学楼和渴求知识的双眼。
然而,等他们两人来到这所学校时,傻眼了,因为偏远,这所学校不仅偏远,教学条件也很差,夏天到好,冬天则是外面北风吹,里面骨头冷,更重要的这里严重缺水,曾经一同撑起孩子梦想的13名老师陆续离开,留下李子鹏和张尚军这两个单身的汉子还在执教。随着老师的离去,曾经的6个班只剩下了2个,他们俩依旧毫无怨言的仍在坚守,因为这里是大山里的孩子最后的课堂。
张尚军会留下,与他的求学经历有关。他曾因为家贫上不起学,班主任不仅给他交了学费,还给他赞助餐票。“没有老师,我不会成为一名教师,即使是最清贫的乡村教师。”张尚军说,只要村里还有一个孩子上学,他就不能当逃兵。 班主任的那一课,张尚军学来的不是知识,而是责任。
18年背水路程上万公里
18年来,学校只有张尚军和李子鹏二人,老师是他们,校长也是他们,什么困难都需两人自己面对。
缺水曾是龙阳小学面临的最大困难,饮水、做饭、洗衣,样样需要水,而龙阳曾经只有一条通往山外的简易公路,两人每次下山运水都要背上40公斤的油布水袋,等运回学校,水往往只剩下了一半。10月的一天放学后,2人去背水,当返回来的时候,天空下起了麻麻细雨,路面泥泞很滑,张尚军不小心脚下一滑,油布袋里的水泄漏一空,望着空中的细雨和双手沾满的泥泞,以及空空的水袋,他真的想大哭一场,不得已,他只好再次踩着泥泞,到水井取水,两人趔趄回到学校的时候,已经快伸手不见五指了,回想起当年的那些酸楚,张尚军眼中就浸满了泪水。这18年里,为了运水,俩人走过的路程加起来有上万公里。
龙阳小学的学生99%是留守儿童,其中更有“特殊儿童”。曾有个姓袁的孩子智力有问题,10岁了还会将屎尿拉在饭盆里,这样的孩子一般学校都会拒绝,龙阳小学却不仅将他收了下来,还让他上到了18岁毕业。
18年里,龙阳小学先后收下了20个“特殊”孩子,龙阳孩子要读书就不曾少了一个。
每晚就靠收音机解除寂寞
龙阳小学的操场上有一棵梧桐树,兄弟俩来报到时就种在那里。那时一尺粗的树苗,长到现在已经无法让一个成年人抱住。
刚到学校那几年,白天他们教书育人不觉孤单,然而当放学铃声响起,孩子们散尽,面对一片空寂的校园,俩人有些不知所措,仿佛生活在另一个世界,为了消除寂寞,放学后,两人就站在教学楼顶上,呆呆的望着那连绵起伏的山岚,倒了晚上两人就挤在一张床上,靠一部小收音机听音乐、听新闻来打发漫长的夜晚。
“出生在农村,从小用功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走出大山,但到底要什么时候才能离开大山?”18年里,李子鹏曾无数次问自己。“你走了学校怎么办?龙阳的孩子怎么办?谁会来这山旮旯里教书?”领导的话让他无言以对。
“是啊,我的孩子们怎么办?”李子鹏认了。人生就有这么无奈,即使你有着再珍贵的梦想,但总有丢不掉的牵绊。
张尚军也曾动过离开的念头。2003年夏天,他将写好的申请调动报告交给镇中学领导,却被得知消息的村民拦下,孩子们拉着他的手哭喊着“老师别走”。
那一夜,滴酒不沾的张尚军独自喝了半斤米酒,将自己醉得彻彻底底。生活总是这么充满戏剧性,重负将要卸下,还是要挑起前行。
“拖来”的爱情
除了梦想,兄弟俩也向往爱情。但长年居于深山,龙阳的姑娘们又早早的便飞出大山外出打工,30岁时两人还未结婚。直到有一次两人在楼顶眺望,看到一个村里姑娘挑水的身影,张尚军对李子鹏说,“你比我大,你去追吧!”
执着、善良的小伙打动了年轻姑娘,李子鹏不仅喜结良缘,还帮龙阳小学里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位女老师。
在张尚军的心底,自己留在龙阳小学这件事,唯一亏欠的就是父母。“父母都有残疾,尽管家庭贫穷他们还是拼命送我读书,就是为了让我长大以后出人头地。”如今自己是长大了,却留在了大山里,与出人头地并无关系。
封闭、贫穷、自责,让张尚军不敢奢望爱情,他也不愿让姑娘跟着自己穷一辈子。然而龙阳村里一位开拖拉机、经常帮学校拖运饮水的老师傅,把张尚军为人诚实、工作吃得起苦的行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最后做出了连张尚军都不敢相信的决定,老师傅坚持要把女儿许配给他,而且不取分文彩礼。老师傅说,“这孩子忠厚、实在,苦难出身的孩子一定会有大出息。”
在老师傅的撮合下,张尚军和老师傅的女儿结为夫妻,妻子也来到了龙阳小学,担任炊事员。事后,张尚军自嘲的说,他的爱情是拖拉机拖来的。曾经由13个汉子撑起的学校变成了如今的“夫妻档”。本来只剩下2个班的龙阳小学,由于新女老师到来,又增加了一个班,并开设了两个幼儿班。
后记
无悔的守望
张尚军的手头,有一张四年前拍摄的龙阳小学照片。照片上,在残旧的教室前,泥土面的操场上,孩子在欢快地嬉戏。
如今的龙阳小学焕发着勃勃生机。这里路修好了,教学楼翻修了,水的问题也都解决了。只是,18年前来到这里的年轻教师都已年近“不惑”,他们早已不再年轻。
“今生,我们无悔的继续守望好这片山村。”在经历了苦痛的犹豫和挣扎后,张尚军和李子鹏这对教师兄弟都选择了留下来。付出总会有收获,他们在大山的默默坚守,换来的是一个又一个龙阳孩子走出了大山。
或许对于龙阳的孩子来说,教室是否明亮不重要,操场是否宽敞也不在乎,只要有张老师和李老师在,小山村就会充满了希望。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天马行空的生涯,你的心了无牵挂。”许巍的《蓝莲花》曾让多少年轻人为之着迷,自由、梦想、追求,曾是每个年轻人的向往。然而当现实撞击梦想,当责任羁绊自由,谁又能真正做到了无牵挂?
不是他们的梦想不够珍贵,只是为了让更多人去实现自己的梦想。(黄岳云)
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宋迪泉:为留守儿童再... | 2014-08-19 |
合肥“留守儿童”小学校长陈万霞的爱与忧:... | 2014-08-19 |
“彩云妈妈”邵海霞:家住过50名留守娃 | 2014-08-19 |
李平: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图) | 2014-08-19 |
梁庆梅:留守儿童的“编外家长” | 2014-08-19 |
431 杨元松 | 2014-08-19 |
2015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简介 | 2014-08-19 |
乡村教师杨元松:给留守儿童一束温暖的光(... | 2014-08-19 |
乡村教师:拿什么来支撑这个光辉的职业? | 2014-08-19 |
无臂乡村教师江声发:残肢上绑粉笔 大山里... | 2014-0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