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大国重器的“圆梦”人
——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姜妍
姜妍在车间一线验证研发成果。 □王玉光 摄
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19年前,一个还略带青涩的女大学生离开校园,怀揣着人生梦想和满腔激情,走进一家曾经创造过许多个新中国“第一”的工业企业。
19年后,她已领军设计出我国首台乙烯压缩机,打破了国外的长期技术垄断;主导设计了我国首台百万吨级乙烯压缩机,让中国站在了世界石化装备制造技术的最高峰。
当梦想照进现实,她自豪地说:“与所有中国工程技术人员一样,我想创造出让中国人扬眉吐气的先进技术。”
她就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姜妍。
攻坚克难,锐意创新,勇攀高峰。19年间,姜妍从一个普通的设计人员,成长为在技术和精神上不断超越对手和自己,一次次引领行业科技创新的“第一人”。
创新图强,主导设计国内首台百万吨级乙烯压缩机
姜妍喜欢看到车间里这样的情景:五坐标加工中心正把铁块雕琢成乙烯压缩机精美的叶片,15米龙门铣床隆隆响着,吊轨在头顶上缓慢移动……
乙烯压缩机,这几个字,曾在姜妍心头沸腾燃烧,如今已日渐平静安宁。
乙烯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化学产品之一,占我国石化产品产量的70%以上,塑料、化纤、橡胶等产品都以它为原料,人们生活中穿的用的都离不开它。国际上,乙烯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然而长期以来,中国却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乙烯工业的核心装备——乙烯压缩机,业内人士口中的“心脏”,其设计制造技术长期被世界少数几个国家垄断,其中代表了石化装备最高水平的百万吨级乙烯压缩机更是难以企及。
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回来的。自主研发生产大型乙烯压缩机,成为我国装备制造业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也是化工业几代人一直追逐的梦想。
2006年,国家将百万吨级乙烯成套设备列为国产化攻关重点项目,并计划在天津、镇海、抚顺建设3个百万吨级乙烯项目,每个投资都在200多亿元。沈鼓集团承担了为这3个项目研制百万吨级乙烯压缩机组的任务。
当重任落在姜妍肩上的那一刻,她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心在怦怦跳动。这是激动人心的一刻,也是勾起她心底痛楚的一刻:多少次,她眼睁睁地看着用户因为大型乙烯压缩机不能国产而无奈地选择进口;多少次,她感受到技术交流时外商那种傲慢与轻蔑;多少次,她想看一眼国外机组的结构却被国外厂家要求回避……现在,打破垄断的机会就在眼前,她要勇敢地走上前去,挑起这副重担。于是,她用力甩了一下马尾辫,话不多,声音也不大,却一字千钧:“坚决完成任务!”
领命在身,如何突破?
与普通压缩机相比,百万吨级乙烯压缩机不仅仅是数量级的简单放大,机组结构、制造工艺更有着天壤之别,其困难之大,难以想象。其中,最大的难题就是压缩机的加气结构。
眼前堆着小山一样的图纸,电脑显示着密密麻麻的数据,一旁是几乎没有动过的饭菜。姜妍废寝忘食,苦苦思索,满脑子都是气体流场图。
一天,一张低温转子的样图突然引爆了她的思路:零下100多摄氏度的乙烯,本身不就是制冷介质吗?这么低的温度,没有必要把气体再里外折腾一番呀。这个发现,让姜妍兴奋得从椅子上跳了起来。
设计、失败,修改设计、再失败,再修改设计。
这时,集团董事长苏永强成为攻关最有力的依靠。苏永强讲话掷地有声:“工程技术人员搞创新,成功了,成绩归个人;失败了,企业承担责任,沈鼓集团就是要鼓励我们的技术人员大胆创新,大胆实践!”
姜妍和她的团队振奋精神,陆续攻克一道道难关,大胆采用并完善了缸内加气的方法。这种创新,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性能和效率,甚至在某些方面还优于国外机组,并可为用户节约资金7300万元。
2011年2月22日18时,沈鼓集团总装车间内人头攒动,灯光闪耀,我国首台百万吨级乙烯压缩机静静地躺在试车台上。随着试车总指挥的一声令下,机组开车、增压,各项参数源源不断传来:转数5890转,振动值15微米,轴瓦温度低于75℃,成功了!
此时的姜妍,悄悄地站在人群后面,眼里流出梦想成真的泪花儿。
国际竞争是讲实力的,靠实力说话才能赢回属于国家的尊严!
这一天,中国人的百万吨乙烯压缩机横空出世,连同之前研制成功的裂解气压缩机和丙烯压缩机,标志着沈鼓集团成为世界上第四个具有百万吨级乙烯“三机”设计制造能力的企业。
这一天,沈鼓将中国大型石化装备的研发制造能力提升到了世界顶尖水平,从此,我国百万吨级乙烯压缩机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一去不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