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追逐梦想,在世界前沿寻找强国的核心技术
事因人成,人因事立。从一名大学毕业生成长为设计骨干,从一名辅机设计员成长为主机工程师,姜妍身上总是带着一股钻劲儿、韧劲儿、不服输的劲儿。她要求自己,为了实现梦想,把能做的事情都做好,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决不回头。
还在上大学时,姜妍每次听到老师讲到一些先进技术被国外掌握,中国时时受制于人时,便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做一名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为国争光!
进入沈鼓后,姜妍开始从事辅机冷却器的设计工作。上班第一天,她就被那些换热计算、设备参数、介质物理特性等弄得眼花缭乱。可姜妍没有畏难,为了尽快掌握各个设计环节,她成了师傅的“小跟班”,认真观察学习每一项工作内容。休息时间,别人在谈天说地,她却独自伏案琢磨,在笔记本上记录着各种公式、参数和体会。
功夫不负有心人。仅仅一年后,姜妍就提出了好几个科研课题。5年后,她就研发出直径近3米、长度达11米的沈鼓历史上最大的冷却器。之后,她又主导开发了公司首台低温容器和首台双管板换热器,填补了沈鼓集团的技术空白。
姜妍身上那种不服输的钻劲儿和工作中取得的优异成绩,让集团领导下决心给她压担子。她被调到沈鼓集团透平设计院主机设计岗位,从事离心压缩机核心部分设计工作。
姜妍感到巨大的压力,透平设计院高手如云,自己是一个新手,毕业学校名不见经传,所学专业又不是压缩机。能行吗?想来想去,不服输的劲儿又上来了,她决定,就在透平设计院扎根,为产业报国搏一搏!
然而,隔行如隔山,对于一个非专业的设计人员来说,新岗位的最大挑战来源于专业知识的不足。
还是那句话,“书山有路勤为径”。姜妍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又考取了在职研究生。那段日子,她的业余时间几乎全部在学校和图书馆度过。在毕业答辩时,她的导师感慨地说:“姜妍求知若渴的劲头,无人能比啊!”
此时的姜妍,已经在压缩机专业领域夯实了理论基础,并在多个重点型号的压缩机设计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经验。
2006年,集团交给姜妍一项特殊使命:主持设计我国第一台45万吨级乙烯压缩机。
这是一次“破冰之旅”。
由于国外对乙烯压缩机技术异常严密的封锁,相关资料极度匮乏。怎么办?从抚顺到福建,从茂名到大庆,姜妍穿梭于国内各大炼化厂之间,用柔弱的身体爬上各个炼化厂几十米高的进口乙烯装置工作台,只为看一看同类产品的外观结构和运行情况。她走访国内各大科研院所讨教,吃了闭门羹就接二连三上门。她又跑到图书馆,搭上双休日,直接去啃原版英文资料,开馆进去,闭馆出来,硬是啃下了上千篇原版论文。
就这样,姜妍完成了技术储备,并终于在2008年3月,和同事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乙烯压缩机。
姜妍并没有沉湎于成功的欣喜,她将目光投向产业技术的世界前沿,她要在那里寻找使国家强盛的核心技术。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匮乏,煤制油技术及产品势在必行。姜妍和她的团队争分夺秒,攻坚克难,率先研制出甲醇制烯烃(MTO)装置产品气压缩机,成功地打开了煤制油这个未来几千亿产值的新兴市场,并在国内保持了95%的市场占有率。目前,这套机组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使中国在该领域拥有了绝对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