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共同基础 共同认知 共同参与
讲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交之以心、昭之以路,但如何落实、如何行动、如何作为,则要追求一个“同”字,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
扎牢共同基础。福建与台湾一衣带水,一水相连,有着血缘相亲,语言相通,习俗相同的历史渊源。习近平用了“跨越黑水沟”、“到台湾讨生活”等许多台湾老百姓非常熟悉的语言,同时,这也是闽南人的母语,这就是闽台最朴素、最直接的沟通基础。习近平说“台湾同胞崇敬祖先、爱土爱乡、淳朴率真、勤奋打拼”,而台湾同胞80%的祖先来自福建,他们流淌着闽人的血液,也秉承了闽人的品行,这是两岸最原始、最紧密的合作基因。闽南文化、妈祖文化、客家文化更成为一张张直通心灵、无须“辩解”的通行证。有了这样与生俱来的基因、基座与基础,有了这样浑然天成的血脉、亲情与缘分,相互理解、相约前行就有了最为天然、朴素的内生动力。因此,福建在开辟平潭综合实验区等先行先试举措,既有先天基础,又有后发优势,当有所作为,有所突破,有所示范。
追求共同认知。认知,源自历史,更源自文化;认知,源自党派,更源自民众。依托地缘优势,福建工会以职工文化为牵手,相继搭起了着眼于两岸劳工界认识、认知、认同的大舞台。两岸职工文化节、两岸企业文化论坛、两岸职工中国书画艺术展、两岸职工信鸽比赛、激情劳动闽台职工摄影赛……职工文化的实践,提升了交流的内涵,也拓展了交互的“管道”。“海峡两岸有我家”、“两马职工闹元宵”成为福州市总工会联系两岸职工的保留性项目;有着音乐“活化石”之称的南音,已经成为两岸职工文化交流的使者,“弦管一曲知音到,千年南音乡情长”,每年都有多个批次的台湾职工南音社团前来泉州工人文化宫南音社参观交流,学习研讨。两岸劳工界,特别是南部职工走到一起寻根探古,自觉不自觉地强化了“同根同祖,同源同生”的历史认同感与文化归属感。两岸关系发展的主体是两岸同胞,两岸民间文化交流是两岸关系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因素。实践证明,福建工会致力于“草根”文化的交流,并在交流中加深了解、消弭误会、扩大共识、增进感情,就能为两岸关系融合奠定良好的认知条件与民意基础。
致力共同参与。两岸职工是两岸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也是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中坚力量。福建的区域定位,为两岸劳工界的合作注入了更为有力、高效、强势的力量,共同参与也成为一种不言而喻的必然。新的形势、新的机遇,福建工会应当有新的追求、新的境界。一要做强品牌。持续打造两岸交流两大传统项目,通过“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共同分享精彩纷呈的发明故事,感受酸甜苦辣的创新历程,探讨两岸劳工互动的科技信息;凭借“海峡职工论坛”这一民间性、草根性、广泛性和非政府性的特殊优势,表达两岸职工技术、福利与权益等生存发展的基本诉求,增进双方理解、走向双边默契、实现双赢目标。二要顺通渠道。早在1997年,福建省职工发明协会交流考察团首次赴台交流,开始了“首航之旅”。此后,闽台交流创造了许许多多第一,今年,福建省总工会还将组织150名劳模赴台交流。开放与多元,让交融成为一种常态,也让合作进入一个“全接触”时代。三要拓展服务。目前福建省共有台资企业5553家,建立工会5070家,台资企业职工63.9万人,入会58.9万人。这是做好两岸职工交流的重要载体与平台,各级工会要加强与台资企业的联系与沟通,努力为台资企业和职工提供更优质更细致的服务,推动台资企业劳动关系更加和谐,同时,也要在探索台湾职工加入工会、评选劳模等方面加快步伐。我们相信两岸职工交流的蓬勃展开,两岸职工感情也将日益深厚。浅浅的海峡,承载的已不再是乡愁,不再是相望,而是亲缘,是商机,是共赢。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我们祈愿两岸职工一起努力,一起行动,一起出主意,一起想办法,凝聚起更多智慧,汇合起更强力量,在互通的桥梁上,在互动的波浪中,不断推动两岸劳工界交流合作向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同心同向同行、共建共享共有美好的家园。
(作者系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