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劳模评选需要闯多少“关”
4月19日,2014年山西省劳动模范和模范单位(集体)推荐名单在《山西日报》等媒体上进行公示,同往年一样,公示是以地区、行业工会为类别,其实,每次评选劳模,省劳动竞赛委员会也是以这个类别进行名额分配,然后各级再按照“民主推荐,逐级审查”的程序进行选拔。
劳动模范的产生,程序严格规范。按照《山西省劳动模范管理办法》规定,劳动模范必须按照“自下而上、层层推荐”的程序,首先这些劳模人选要经过本人所在单位的群众推荐,再经过他所在单位的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投票表决,获得绝大多数人的同意才能通过,之后还要在单位进行公示。也就是说,他第一步必须得到他所在单位的认可。其次,再到他所在的地区进行公示,在公示无异议以后才能推荐到全省来。经过全省审核以后,还要经过全省范围的公示,才能确定最终要表彰的人选。此外,按照要求,省劳动模范一般从省劳动竞赛委员会表彰的人员和市级劳动模范中评选产生,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一般从省(部)级劳动模范中推荐。
劳模并不是每年都评。就全国而言,改革开放后,全国劳模每5年评选一次。我省举行第一届劳模大会是1950年11月,当时的名称是山西省工农业劳模展览大会,除特殊时期外,在2010年前一直是3年一届,从明年开始也将与全国同步改为每5年一届。
劳模评选也要与时俱进
2005年,可以说是劳模评选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这一年全国劳模评选首次面向全国公示推荐名单,公示期间175人被举报,部分人选进行了调整。不少评论认为,这一举措使得劳模评选迈上了更加公平公正的轨道。
一度时期,劳模的领奖台上出现了不少“局长、书记、主任、总裁、老板”等“官模”和“款模”,大家发现一线的工人、基层的农民变少了,在有些地方,劳模评选甚至成为单位之间的轮流坐庄。社会学家艾君曾专门撰文表示,劳模是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一旦脱离“群众认可”这四个字,劳模评选就有可能成为媚官、媚商、媚权、媚钱的荒唐游戏。
正因为如此,劳模评选推荐比例一年比一年更加严格地要求面向基层,倾斜一线。2004年我省劳模评选,4位进城务工人员首次进入劳模行列,鲍先锋就是其中之一。被工友们誉为“土专家”的鲍先锋,从一个普通的农民打工仔,通过自学成才,成为冶建施工领域的生产能手。
也许有人还记得,2005年全国劳模评选中围绕“小巨人”姚明是否可以当劳模的讨论。其实,姚明并不是第一个当上全国劳模的体育明星。奥运首枚金牌获得者许海峰,就曾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劳模是各行各业劳动者的模范,范围不应该仅仅是基层的工人、农民,运动员、公务员评选劳模也无可厚非。
相反,劳模评选也应当在与时俱进中发展,就时下而言,劳模不仅要保持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优良传统,更应凸现了以知识和技能创效益、创品牌、做贡献的时代特色。(本报记者 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