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技术工人队伍总量不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新形势下,企业工会如何深入推进“蓝领成才工程”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在思想引领、人生导航上下功夫。一是充分认识实施“蓝领成才工程”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以群众性立功劳动竞赛活动和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为主要载体,通过组织职工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赛、合理化建议、技术改进、技术革新、攻关新课题、推广新技术、培养新骨干、总结新成果、召开创新交流会等形式,为职工提高素质、快速成长,铺“路”架“桥”。二是充分利用召开职工大会、座谈会、讨论会、班组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对职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真正把企业的目标任务与自己实现理想、体现价值、发挥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三是充分利用企业宣传阵地,加大深入推进“蓝领成才工程”的宣传力度,帮助和引导职工深刻认识到:“蓝领人才”也是生产力。
第二,在完善机制,激发动力上下功夫。一是建立完善晋级考试机制。创新晋级考试制度,比如在晋升技师时,不能刻意限制年龄界限,放宽技师、高级技师的年龄范围,打破阶梯式的晋级模式,缩短晋级的时间,激发那些技术进步快、能力强的员工尽快成长起来,为企业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完善晋级考试规则机制。在制定晋级考试的规则时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将重点放在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上,如制定先“实际”后“理论”的晋级考试规则,考试成绩的权重可以将实际考试成绩和理论考试成绩定为70%和30%。三是建立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对晋级成功的员工要实行定期评价制度,通过技术比武、实际工作能力业绩的考评等方式,定期给予综合评价,评价的结果直接与政治待遇、工资收入、评选先进、生活条件等方面挂起钩来,使蓝领精英在付出劳动,做好服务,创造效益,作出贡献的同时,得到企业更多的关心照顾,见名见利,大力营造“当蓝领精英光荣、做蓝领精英吃香”的浓厚氛围。四是建立完善按质论价机制。比如对员工创造的绝技、绝招按质论价,加强其“知识产权”的保护,用成果创造者的名字命名工作法,评定成果等级等,加大奖励力度,奖得“让人眼红”,使其名利双收。五是建立完善企业培训风险防范机制,实行“有偿化”培训,让员工在培训前自己先行垫付,特别是那些学历培训、国外进修考察等需要花费大量资金的培训内容,服务到一定期限再把培训费用支付给员工,这样就可避免为别的企业培训人才,可以有效促进本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六是建立完善“师带徒奖励”机制,每季度或半年一次对职工技能状况进行分析,以班组为单位,让技术好的职工和技术差的职工签订师徒合同,把班组当课堂,让有经验的师傅传授技术绝活,并将徒弟与师傅的利益实行“捆绑式”考核,如对师徒同奖同罚,发放津贴等,从而激励鞭策导师从实际操作、工作实绩、技术理论等方面指导员工提高职业道德和技能水平,认真总结操作经验,学到一手绝技绝活,成为技术能手、技术状元。
第三,在搭建平台、拓宽通道上下功夫。一是加大技能因素参与分配的比例,通过晋升考试、技术比武、岗位练兵、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QC小组活动、技能大赛、课题承包、成果发布、职工操作命名法等形式,为蓝领精英搭建学习创新、施展才干、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建功立业的平台,并对取得优异成绩、获得创新成果、创造经济效益的蓝领精英,不但在精神上给予鼓励,而且在物质给予重奖,激发职工爱岗位、学技术、钻业务的热情。二是建立完善计算机管理网络信息系统,设置主页和专用的绝技在线查询,安排身怀绝技的员工答疑解惑,模似演示,网中网,技中技,环环相扣,点击鼠标,学习绝技,快速成长。三是将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工人配备到关键生产岗位,发挥其在生产建设、技术创新中的骨干作用,凸显其在队伍建设中的传帮带效应。四是坚持“请进来、送出去”的原则,选送生产、业务、技术骨干到自主创新化水平高、管理先进的单位“取经”;聘请经验丰富的老技工担任老师,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授课,拓宽新视野,学习新知识,总结新经验,掌握新技能,推广应用先进科技成果、消化吸引先进技术,完善工艺流程,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五是举办读书报告会、演讲会、事故案例及相关人员报告会,让职工交流自己读书的感悟和对事故的亲身体验,用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去启发教育别人,实现知识共事,激活知识信息的能量。六是采取“腾岗倒位”和“分流空位”等措施,为生产业务技术骨干腾位子、搭台子,让他们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人与位的优化配置。七是建立培训中心,坚持不断地对蓝领进行培训,对获得初、中、高级职称的每月发放岗位补贴,做到凭合格证上岗、凭技能和贡献取酬,不断提高一线技工待遇,让一线技工有名有利香起来,激励职工参加学习和培训的积极性。八是建立完善蓝领人才库、创新成果库和组织建设库,把历届职业技能大赛和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评选活动中涌现的高技能人才和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纳入信息库,为职工技术创新、技术交流、成果转化搭建平台。九是通过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技术培训教育,提高和改善员工的工作绩效,使员工的工作技能、知识层次和工作效率、工作品质都得到进一步加强,并把培训与员工的职位升迁、薪酬变化紧密结合起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张仁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