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抓好农民工技能培训是发挥人才资源优势的关键环节。中国是人口大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依靠廉价且丰富的劳动人口,为扩大开放、吸引外资、深化合作,创造了很多“人口红利”。但是也应该看到,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劳动成本的逐年提高,目前我国制造行业“人口红利”的拐点已经显现,很多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过去。很显然,再寄希望于廉价的劳动力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思路已经不可取。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突出、供需关系严重脱节,一边是劳动者“就业难”,另一边却是企业“招工难”。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就是大量农民工文化和技术素质偏低,难以进入较高级的行业和岗位。因此,加强和大力实施农民工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提升他们的劳动素养和技能水平,把“人力”变成“人才”,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途径。
在“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农民工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技能培训方面,各级工会组织要切实发挥“大学校”的作用,自觉担当职责,采取有效措施,把这项工作扎扎实实地做好。
一要用好培训资源。一方面,要充分依托高校、职业院校、技工学校的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目前,省总工会确定了哈工大等20所大专和职业技工院校为“全省职工技能培训基地”,建立了由200余名教师、技师组成的“全省职工技能培训师资库”。同时,各级工会自办、联办、委托的培训机构、实训基地已经达到260家,其中,省总工会职工培训中心已经成为“全国工会农民工技能培训示范基地”,成为全省农民工技能培训的一个重要基地。各级工会要充分利用好这些阵地和资源,充分利用好师资库,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举办各类农民工就业创业和岗位职业技能的培训。
二要完善培训方式。培训工作要紧跟市场需求,强化针对性、实效性。坚持按需施教、注重实效的原则,放宽眼界,准确掌握全省乃至全国的农民工用工需求,特别是农民工岗位技能的实际需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农民工用工单位、各工种的岗位要求,本着用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开展以需定培、以培供需的针对性培训。要动脑筋、想办法,在培训方式上坚持灵活多样,采取集中调训、现场培训、组织专家上门培训等形式,采取“菜单式”现场答疑、交流研讨等授课方式,进行分层次、分类别、分工种的技能培训。要创新办学形式,通过举办夜校、周末学校、短期培训班等形式,还可以通过把课堂开在工地、车间等形式,运用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有效解决工学矛盾。要充分保证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得到足够的实训时间,提高农民工实际操作水平,达到岗位实际操作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