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工会

深度报道

全总领导

王东明 全国总工会主席

陈 刚 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机关党委书记

张少琴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翁杰明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晓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谭天星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江广平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王少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李晓钟 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

马吉孝 青海省政协副主席、省总工会主席、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房建孟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全国总工会机关纪检监察组组长、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魏地春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马   璐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兼)候选人

郭明义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巨晓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高凤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茂华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组织部部长

许山松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邹 震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社评

工人文化宫“华丽转身”,坚守服务职工是根本

工人日报评论员 韩韫超
2018-12-27 07:51:17

  工人文化宫从走出低谷到焕发生机,需要攻坚克难的决心和勇气,需要改革创新的思路和智慧。其意义并不局限于地理空间上的“刷存在感”,更体现出工会打通、拓宽服务职工的每一处可能空间的态度和决心。在更广泛的领域,工会对职工的关爱与服务,就是需要这种“及时在场”、精准到位。

  清理整改工人文化宫的整体出租、承包行为,由用活存量资产向做大增量资产转变;挖掘职工群众需求,建立文化宫联合会,“自助”加“点单”烹饪文化大餐;以

  地方政府投入为主、上级补助为辅,推进工人文化宫建设,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投资计划;将工人文化宫的服务由提供场地、设备延伸到培训文体技能……12月24日《工人日报》报道了多地生动而鲜活的工人文化宫“变身记”,通过改革创新,多地工人文化宫努力回应职工期盼,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和活力。

  工人文化宫是工会组织职工开展文化活动、提高职工文化素质的重要阵地,它承载着无数普通职工业余参加学习及文体活动的美好记忆,不少人甚至有着深深的“文化宫情结”。一段时间以来,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一些地方工人文化宫经营困难、特色渐失,整体外包、出租的“以商养宫”模式成为无奈选择,曾经辉煌的工人文化宫一度走向迷失。

  近年来,一些地方工人文化宫突破自身建设与发展的痛点、难点,实现成功转型。其中,有的工人文化宫坚持“工”字特色和公益性,建立起更稳定的制度保障与资金支持,文化宫的活动更加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和力量服务庞大的职工群体。这一过程正是新时期工会文化活动服务职工新模式的探索过程。梳理个中经验得失,为工会服务职工工作带来诸多启示。

  首先,要勇于打破条条框框,解放思想,在传承中创新。工人文化宫被称为“工人的学校和乐园”,无论外在形式怎么变,为职工的学与乐提供更好服务这一原则不能变。面对企业和职工群体的多元文娱需求,一些地方的文化宫不再一厢情愿“想当然地安排布置”,而是尝试让职工为自己做主。比如,在长春,企业“点单”,文化宫依单筹备,直接将剧组、培训班开到厂矿和车间。这种“订单”式服务,供需精准对接,提升了服务的匹配度与职工的满意度。

  其次,要调动多方资源,联合各方力量。工会工作不能仅靠工会单打独斗,很多时候需要多部门、多层面的协同配合。在福建,工人文化宫的建设与管理被纳入省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的议题,在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度和财政资金的支持下,文化宫的建设发展拥有了持续不断的动力和能量。此外,吸引有热情有经验的社会力量参与,邀请、吸纳职工群体中的优秀人才献计献策,与兄弟同行开展经验交流等,也是工人文化宫提高服务效率的明智选择。

  此外,要在融入市场和坚守公益中寻求平衡。一些地方工人文化宫转型成功,都是既坚持了工人文化宫的公益定位,同时也积极借鉴时下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改变了文化宫以往粗放式的管理方式,包括运用大数据、互联网思维,让职工文创活动更有参与感和互动性;重视和加强文化宫运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为各地文化宫建好搞活贡献智慧和方案等等。

  工人文化宫实现“华丽转身”,是当下工会改革创新的重要体现。工人文化宫的建设和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下工会

  服务职工能力和水平。工人文化宫从走出低谷到焕发生机,需要攻坚克难的决心和勇气,需要改革创新的思路和智慧。其意义并不局限于地理空间上的“刷存在感”,更体现出工会打通、拓宽服务职工的每一处可能空间的态度和决心。在更广泛的领域,工会对职工的关爱与服务,就是需要这种“及时在场”、精准到位。从这个意义上说,多地工人文化宫的成功转型是一次良好契机,各级工会组织可以从中总结经验、提升服务意识、磨砺创新品质,从而更好地迎接工会改革发展中新的机遇和挑战。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编辑:葛文琦

图片新闻

全总要闻

热点专题

深度报道

职工之声

新闻日历

|

新闻排行

友情链接

中华全国总工会 | 中国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网 | 中国工会权益保障网 | 全国工会社会组织工作信息平台 | 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网 | 中国工会普法网 | 中国工会女职工工作网 | 中国职工教育网 | 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