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受疫情影响,劳动力市场受到冲击,对劳动者就业也产生一定影响。其中,尤其对应届大学毕业生,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以及外贸企业劳动者影响较为明显。尽管目前解决就业问题最为重要的是增加就业机会,但是不同的就业群体面对的就业问题不尽相同,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应当更有针对性。
受疫情影响,劳动力市场受到冲击,对劳动者就业也产生一定影响。其中,尤其对应届大学毕业生,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以及外贸企业劳动者(以下简称“三大群体”)影响较为明显。稳就业、保就业的前提是经济和社会的良性发展,因此,只有阻止经济衰退,重启企业活动,才能稳定和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疫情对“三大群体”就业的影响
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严峻。受疫情影响劳动力市场需求萎缩,今年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即便是各高校扩大了研究生招生人数和专升本人数,鼓励毕业生参加第二学士学位教育以暂缓就业,这些沉淀下来的大学毕业生都会在近两到三年时间释放到劳动力市场,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
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就业受疫情影响人数众多。中小微企业吸收了80%以上的就业。疫情期间,受订单减少、合同履行困难、生产要素价格上升等因素影响,企业出现资金紧张、经营困难等问题,影响了数量庞大的员工就业,即使没有失业,也可能因暂时待岗或工资下调导致就业质量下降。
外贸企业员工就业受到冲击。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改革开放40年,对外贸易带动的就业人数高达1.8亿,每4个就业岗位中就有1个与外贸相关。国外疫情的暴发和蔓延造成外贸企业面临极度严峻和复杂的形势,国外订单取消或延期、新订单减少、原材料短缺、物流不畅、贸易壁垒抬高等诸多因素,导致对外贸易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外贸企业员工的就业也因此受到冲击。
保“三大群体”就业的应对措施
尽管目前解决就业问题最为重要的是增加就业机会,但是不同的就业群体面对的就业问题不尽相同,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则应当更有针对性。
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应对措施。
鼓励大学生投身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事业。当前,我国幼儿教师缺口达百万以上,中小学教师缺口也有增大的趋势。教育部今年将特岗教师的招募规模扩大到10.5万,并招收超过40多万的毕业生补充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队伍,同时对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实施“先上岗、再考证”措施,规定要依法保障高校毕业生的合法权益,解除先上岗毕业生的后顾之忧。这种让大学生充实到基层教师队伍的做法,一方面解决了部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推动了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发展,扩大了教育资源的覆盖面。
鼓励大学生从事家政服务业和养老服务业。2019年9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其中提到“家政服务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人”。目前,国内家政服务业的发展面临很多问题,其中一个较突出的问题就是从业人员的素质不能满足用工家庭的要求。鼓励大学生从事家政服务业和养老服务业,是顺应社会发展大背景的选择,在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同时,也提高了从业人员的素质,更快实现家政服务业和养老服务业的专业化、职业化和标准化。
解决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员工的就业问题。
鼓励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自主创新,为员工创造更稳定的就业岗位。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要取得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走自主创新之路。尽管不同产业形态的民营企业可采取的创新方式不同,但最为关键的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教育创新。技术创新必须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品质量的提高获取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制度创新要以员工需求为导向,通过激励手段有效满足员工的需求和感受,建立基于制度的人性化管理,最大限度激发员工能动性。教育创新要以员工就业能力提升为导向,中小微民营企业需要更多关注员工培训,提高培训质量,做好培训成本和收益的分配,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双赢。
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需要处理好劳动关系问题。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中有相当大一部分灵活就业人员,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劳动关系问题也值得探究。近些年,新经济的发展推动就业形态和就业模式发生新变化,也带来了劳动关系和劳动权益保护的新问题。只有完善劳动力市场制度、优化就业环境、保护各方合法权益,才能实现基于多方共赢的新业态良性发展。
解决外贸企业员工的就业问题。
提高员工能力素质,让员工更加适应内贸市场需要。外贸企业在出口困难情况下,转型做内贸是应对眼前困难的主要策略。积极参与经济内循环,缓解由于资金链紧张导致的生存压力。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外贸企业都适合转内贸,“适销对路”问题决定着外贸商品转内销的可能性。因此,外贸企业应当首先从员工能力转换入手,改变员工的能力素质模型,让员工能力更加适应内贸市场需要。
做大做强外贸市场,稳定或扩大就业岗位。从长远来看,外贸企业应深挖产品的市场优势,做深做精产品,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品结构,推动高质量、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和低能耗等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商品贸易的快速发展,提升出口产品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中的地位。只有做大做强,才能稳定企业的就业人数甚至增加就业岗位。
向新兴服务贸易转型与升级,为新技术人才开辟就业领域。除了扩大商品贸易之外,扩大服务贸易同样能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有资料显示,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抗冲击能力远高于旅行、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新兴技术,实现向新兴服务贸易的转型与升级,将成为未来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这些领域将需要大量人才。
(作者单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