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中工时评:解读农民工权益保护的“喜与忧”
本网评论员 钟言
据《工人日报》5月15日报道,5月12日,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公布的《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全国农民工总数2.69亿人,比去年增长633万人;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障比例继续上升。其中,参加养老保险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参加工伤保险的比重提高4.5个百分点。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比重为0.8%,较2012年的0.5%有所上升;签订劳动合同的农民工比重为41.3%,比上年下降2.6%.这组调查报告数据,直观地给出了农民工的喜与忧:喜的是农民工总量有所增加,参加社会保险的农民工比例继续提高;忧的是超时劳动问题没有缓解,工资拖欠问题依然存在,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依然不高。这些数据既绘出了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现状图,也绘出了农民工权益保护未来努力的方向。
农民工总量有所增加,外出农民工和本地农民工都有所增长,一方面昭示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在加快,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本地吸纳农民工就业的能力在提高。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比例在增加,说明在国家持续推进社会保险可接续、一体化政策的影响下,一些过去阻碍社会保险扩面的因素在逐步减少。这些无疑都是可喜的进步。
农民工工资拖欠有所上升,中西部农民工工资被拖欠尤为突出,既说明我国农民工权益保障的重点地区在发生变化,从东部沿海地区向西部内陆转变,也说明中西部农民工自我维权意识和用工主体的法治意识不高;而个别行业特别是建筑行业超时工作、不签订劳动合同依然严重,说明一些老大难问题依然没有明显转变。这些都在说明存在的问题。
对于进步与不足,喜与忧,应给予客观的认识。我们既要从中感受到政策向好的趋势,也要从中捕捉到积淀问题的压力。
从喜的方面看,社会保险参保率在增加,改变了过去一部分农民工自愿退保、不愿意参加社会保险的趋势,要从中分析原因,继续从政策、执行力等方面努力,尽可能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不断夯实社会保险这个社会“稳定器”和“减压阀”。
从忧的方面看,要从中找到突破点,继续加大执法力度。对于各地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专项行动,不仅不能放松,而且应该向常态化发展,逐步建立起快速、有效的解决机制;对于签订劳动合同率低的问题,主要是执行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到位,一些地方不可延续过去“民不举官不究”的旧思想,更要主动出击,单靠农民工的自我维权显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