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惜字如金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如此强调,这一富有中国韵味的温润表达让人耳目一新。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重温此言,更让人倍感振奋。
何谓全民阅读?就是阅读成为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习惯和需要,并得到全社会的肯定和尊重。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读书传统的国度,从“诗书继世”到“敬惜字纸”,从“腹有诗书气自华”到“书中自有黄金屋”,中国人对于读书的热情和推崇可谓源远流长,经年不衰。
但在今天这样一个物质财富不断增长,信息革命日新月异的时代,国人对于读书的热情似有日渐式微之势。据2014年公布的阅读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人均读的纸质书是4.4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遑论日本的40本、以色列的64本。一个拥有诗书气质的泱泱大国,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民族,竟然书香之气淡薄,难怪“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要堂而皇之地写进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与国人不甚喜爱读书形成反差的是,我国给人感觉又是一个出版繁荣的国度。权威数据显示,中国人每年读书的数量和时间,与出版物大量出现成反比。显然,中国人更喜欢实用性阅读,这也导致类似的出版物过度生产。著名作家贾平凹在日前举行的一次读书活动中感慨:“许多家庭常看到的是防病治病的书、美容的书、理财的书、烹饪的书、职场的书,最多还有几本励志的书,安妥灵魂的书却很少看到。”贾平凹所谓的“安妥灵魂”的书,应是当下我们需要提倡的阅读,它是一种非功利性的阅读,但却有益于人们的精神发育,有利于整个社会走向文明,有利于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非功利性的读书的确不能在短时间内看到功效,但却能长久地滋养我们,滋养子孙后代。我们所倡导的全民阅读正是这样一种非功利性的人文阅读、文化阅读,而非简单的实用性阅读、应试性阅读。
何谓书香社会?它当然和全民阅读息息相关,是全民阅读的一个自然结果。“我心目中的书香社会,是一个全民阅读的社会,是一个由书香家庭、书香社区、书香学校、书香机关、书香企业、书香乡村组成的社会,是一个领导干部带头读书荐书,亲子共读、师生共读的社会。”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曾富有诗意地如此描绘“书香社会”。
或许有人会问,阅读归根到底是一种私人化的行为,为何需要上升到国家意志、国家战略的高度?这当然一方面和国人并不乐观的阅读现状有关,更重要的还在于,阅读关乎一个民族的气质和形象,关乎国家的人力资源水准与核心竞争力,兹事体大,绝非可有可无。事实上,由政府来倡导和推动国民阅读,在世界上多有先例——1997年末,美国政府曾掀起“阅读挑战行动”,克林顿在白宫作《美国阅读动员报告》;同年新加坡提出“思考的学校,学习的民族”口号,倡导国民阅读。在西方许多国家,阅读都被当做“总统工程”,国家元首、王室出面倡导阅读,都曾取得良好效果。
当然,“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目前还只是一个顶层设计,还需要逐步落实。各级政府不但要关注经济“硬指标”,也要发展文化“软实力”,为文化事业、全民阅读创造良好环境;社会、企业、学校、家庭也需厘清在书香社会建设中扮演的角色,引导公众喜读书、读好书,最终目的还是让阅读成为公众的自觉行为。
还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绝非一日之功,等不得,更急不得,不能用社会动员和搞运动的方式一哄而上,而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对于网络阅读、电子书、手机阅读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而应合理引导,为年轻人提供优质的电子阅读素材。阅读本来就应是快乐的,纸质或非纸质?不必过于纠结。
书香氤氲,则社会清明、国民儒雅,多一分书香,就少一分铜臭,多一点阅读,就少一点浮躁。让阅读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民族的信仰吧,让书香像阳光一样洒向每个田间地头和寻常巷陌,滋养每个人的心灵,并托举起中华民族美好的未来!
中工网评论频道投稿须知 2010-10-12 |
中工时评:总书记4次视察帮扶中心传递出什... 2011-06-13 |
中工时评:用劳动创造托起中国梦 2013-04-10 |
中工时评:书写劳动光荣,80后、90后大... 2013-04-25 |
中工时评:是什么让企业和职工站在一起? 2013-10-14 |
中工时评: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方针 2013-10-14 |
中工时评:为职工就业服务,工会可为 2013-11-11 |
中工时评:失业保险基金结余的背后 2014-01-15 |
中工时评:职业病防治关乎职工幸福 2014-03-20 |
中工时评:“互联互通”改变中国发展格局 2014-1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