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工人日报》1月25日报道,日前在上海两会召开期间,上海市总工会向上海市政协会议提交了《关于推动技术工人创新成果按要素参与分配的若干建议》的提案。其中提及“抓紧梳理有关政策法规和建立相关配套政策,消除企业推行要素激励的后顾之忧”,“筹建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评估服务机构,为职工创新成果按要素参与分配提供客观公正的效益评估”。
按生产要素分配指的是企业主根据具备某种生产要素的工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的贡献的大小,按照一定比例,对其支付相应报酬的一种分配方式。
按要素分配,既是职工之幸,也是企业之福。若能将职工按要素参与分配的机制覆盖更广、落地更扎实,对于技术工人、创新型人才来说,无疑是对其劳动价值和技术价值的肯定,技术工人在收入和职业荣誉感上也会更上一层楼。它将助推广大产业工人积极投身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企业技术进步。
近年来,不少地方开始尝试建立职工要素激励机制,推行职工创新成果按要素参与分配。比如上海对技术工人实行业绩积分等级制、年薪制、技术入股,对职工发明按贡献大小给予职称晋级、荣誉称号和现金奖励等;安徽对一批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和项目及牵头人进行表彰,颁发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江苏大工匠”荣誉称号获得者不仅有丰厚的奖金,还能获得程度不等的职称晋级等。
然而,不容忽视的现状是,当前大多数企业对职工按要素参与分配不积极,对于职工创新的奖励基本都停留在一个较浅层次。有的只是按照《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励条例》的相关要求给予一定奖励再无其它,甚至有的企业认为职工改进技术、提高生产率等创新都是分内之事,理由是企业已经支付其工资。
按要素参与分配难以落地开花有着深层原因,一是一些企业对职工创新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和不足;二是一些企业缺乏推进职工创新成果按要素参与分配的动力;三是缺少第三方评估服务机构。
俗话说,要想马儿快点跑,先让马儿多吃草。无论是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建立企业年金,还是奖励创新,都是增强员工归属感和认同感的方式。建立按要素参与分配制度能够为企业发展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建立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消除企业推行要素激励的后顾之忧;政府部门加大对职工创新成果按要素参与分配工作的指导和推动;筹建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评估服务机构,为职工创新成果按要素参与分配提供客观公正的效益评估。
值得期待的是,日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强调,“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完善技术工人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保障等措施,实现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增强技术工人职业荣誉感、自豪感、获得感,激发技术工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希望更多地方加入到探索建立职工按要素参与分配机制的队伍中来。
(本栏目文章系中工网原创,网媒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中工网”,平面媒体如转载须经本网授权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