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边是拥有世界最多发展中国家的大洲。金秋九月双方在北京的一次次“握手”,再次唤醒了两块大陆有关友情的温暖回忆,鼓荡着26亿人民对幸福未来的期待。
2018年,首部中国与非洲国家(加纳)合拍的故事片《埃博拉》在北京签约启动。影片讲述了2014年埃博拉病毒肆虐非洲之际,中国医疗队在西非国家开展救援的故事。
“派遣医疗队从1963年到现在没有中断”,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主任高卫中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大概世界上55年都不中断的卫生合作项目,恐怕也就是(只有)中国向非洲派遣医疗队这件事。”
1976年,中国援建的坦赞铁路建成通车,这一中国在非洲单笔援助金额最高的项目,成为中非友谊的有力见证。坦赞铁路的开通,为当年赞比亚打通殖民主义和种族隔离主义的种族封锁、支援南部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中国与非洲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基础。时隔41年,中方在2017年提出为坦赞铁路升级改造。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说,当年中非人民在那么困难的条件下都能够把坦赞铁路建起来,今天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使它跑得更快,发挥的作用更大。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启动了对非援助培训项目,与当时少数刚刚独立的非洲国家展开人力资源开发合作,这一庞大工程迄今已走过60多年的历程。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中国帮助非洲建设了120多个教育设施,派出医务人员7000多人次、农业专家2000多人次,为非洲50多个国家和区域组织培训8万多各类人才。通过培训分享中国经验,中国为非洲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增强了非洲国家的自主发展能力。
中非合作从光荣历史中一路走来,真诚友谊换来了互利共赢。
面对新的全球局势与共同挑战,中非双方不忘初心坚定前行。
尽管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复杂交织,国际经济合作走到新的十字路口。当此之际,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与全部是发展中国家的非洲国家,更应携起手来,加强合作,应对挑战,勇于和善于解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命题。
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主旨讲话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为续写中非友谊这一“传世之作”再次运起了如椽巨笔——
中国在所有与会非洲国家和全世界面前,郑重承诺了处理对非关系的“四个坚持”和处理非洲事务的“五不”原则,坚持正确义利观的指引,继承、发展和深化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面向中非关系的未来,习近平从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幸福共享、文化共兴、安全共筑、和谐共生六个方面阐述了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内涵,并进一步提出具体举措——在推进中非“十大合作计划”基础上,同非洲国家密切配合,在未来3年和今后一段时间重点实施“八大行动”。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让事实驳斥流言,中非合作经得起众口铄金。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历史告诉未来,中非合作经得起历史检验。
(本栏目文章系中工网原创,网媒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中工网”,平面媒体如转载须经本网授权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