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工人日报社评-正文
培养“大国工匠”,从制度设计上发力
郭振纲
//www.workercn.cn2015-07-30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目前,我国技工队伍不稳定、职业教育存在发展困境,归根结底在于社会对于技工队伍的入口和出口从认识和使用上存在一定偏差。中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必须加大技工队伍的培养,必须补上职业教育这块“短板”。

  据《工人日报》7月27日报道,近日,四川一媒体发布的一份关于是否愿意做高级技工的调查结果令人深思:九成受调查者表示,尽管身边有高薪的高级技工,但自己并不愿意成为其中一员,工资待遇差、工作环境苦、上升空间小、社会地位低是主要原因。此前有报道称,2014年底四川省技工院校总数为85所,较5年前少了40所。《2015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地方高职院校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这严重影响到技工队伍的培养。

  一边是工业强国离不开“大国工匠”,一边是当技术工人并不吸引人;一边是企业高薪聘不到技师,一边是有的明星技师要转行。高级技工队伍不稳定,技工院校招生萎缩导致的后继乏人,不利于我国劳动力队伍素质的提升,甚至会制约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

  目前,我国技工队伍不稳定、职业教育存在发展困境,归根结底在于社会对于技工队伍的入口和出口从认识和使用上存在一定偏差。长期以来,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认识,上技工院校的都是考不上大学的“差等生”,技术工人没多大出息、社会地位低,种种因素导致我国技工队伍的后备人才缺乏,在“大国工匠”的入口形成了障碍;一些高素质的熟练技工流失,有的成了管理者离开了一线岗位,有的则转行从事能“挣大钱”的工作,在技工人才的出口上存在问题。

  技工队伍的数量和素质,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制造业水平,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发展进程。从世界各国的工业化进程看,凡是工业化大国,无不重视技工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以德国为例,德国目前有各种职业学校9000多所。长期以来德国一直把技术工人的摇篮——职业教育作为立国富民的“秘密武器”,“德国制造”的成功也归功于这个国家高水平的职业技术教育以及给予技术工人的高水平待遇。

  中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必须加大技工队伍的培养,必须补上职业教育这块“短板”。

  比如,对于技术工人的上升空间问题,应改变过分重学历轻能力现象,在技工评聘技师环节“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将技能作为主要的标准;对于技工待遇问题,应考虑单独作为一个序列,制定类似工资指导线的制度进行保障;对于技工院校经费不足问题,应借鉴一些工业化强国的做法,从国家层面给予专项支持;对于技工队伍的培养机制,应打通学历教育和技能教育的通道,扩宽技工院校学生的成长空间。

  培养一大批“大国工匠”,到了从战略层面、从制度设计上发力的时候了。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