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工人日报社评-正文
“标准化”建设,助推工会工作迈上新台阶
郭振纲
//www.workercn.cn2017-08-25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期待更多地方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总结亮点、突出长处,向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努力,将包括集体协商在内的更多工会工作推向新高度。

  据本报8月23日报道,日前,江苏省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下发通知,要求辖区各地相关部门单位贯彻实施《集体协商工作质效评价规范》。该标准由江苏省总、省人社厅、省经信委、省企业联合会、省工商联等共同起草,并由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实施。《评价规范》将评价内容分为9个项目、27个条款和54个得分点,突出职工受益、企业发展与劳动关系和谐的目标取向,填补了集体协商工作质效评价的空白。

  近年来,各地工会组织高度重视集体协商的作用,并将其作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的重要“抓手”。在集体协商主体的确定、内容的界定、成果的固化等方面不断探索,取得了不少成果。一些地方工会边推进边总结,从小到大、从单个企业到整个行业、从扩大覆盖面到细化针对性、从提升有效性到强化权威性等不同层面,不断夯实集体协商的基础,稳扎稳打地推动集体协商的规范化、科学化。江苏省此番颁布实施的《集体协商工作质效评价规范》,就是这方面的重要成果。

  各级工会组织在总结集体协商经验时发现,不同地区、行业、企业开展集体协商的方式和力度存在一些差别,进度和成效的评价也不尽相同。有的地方已经在“质”上发力,有的地方则停留在“面”上;有些企业和行业开始向“深度”挖掘,有些则在浅层次上徘徊;有的地方侧重职工满意度评价,有的地方偏重于覆盖的百分比。这种现象的出现,与经济条件、职工素质、地方差异有关,也与集体协商缺少标准、评价机制软约束有关。

  时下,集体协商从全国层面看已经有了稳固的基础,量的方面成绩明显,提质增效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而提质增效需要更具体量化的标准和评价机制,需要从软约束向“硬杠杠”迈进。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职工结构的分层化和利益多元化等现实语境下,工会工作要做到党政所需、职工所愿,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珍视地方上的探索和实践,争取将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总结提升为具有普遍适用性和约束力的制度规范,将一些在地方上已经实践成熟的做法向全国层面推广,成为有参照性和指导意义的标准。

  进而言之,工会工作的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迫切且重要。如何让工会工作更好地与职工意愿同频共振,争取职工权益与企业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夯实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是工会工作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上述规范虽然只是一个地方标准,却很好地契合了中央有关意见中提出的,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要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构建、共建共享、改革创新的精神,其引领作用和示范意义不容小觑。期待更多地方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总结亮点、突出长处,向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努力,将包括集体协商在内的更多工会工作推向新高度。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