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随着亲子阅读、儿童阅读逐渐受到重视,国内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童书市场:电商平台童书销售火爆,童书博览会人气旺盛,立体图书等新颖童书类型相继吸引了读者视线……“现在国内童书创作大的市场差不多还是停留在他们那个时候。”当记者问及国内原创儿童文学作家在郑渊洁、杨红樱等人之后是否出现“断层”时,海豚出版社一位工作人员如是说。(见5月31日中新社报道)
相比于“家长更愿意买国外引进的绘本、童话书”,我们看到的尴尬是国内童话创作问题多多,多年来进步不大,与家长、儿童的需要不甚合拍,不仅价格高,而且粗制滥造、跟风之作多,在牟利作为市场主导逻辑的前提下,甚至出现了一些“黄色”童话作品,更有假冒经典之名推出错误百出的童书。
“中国童话创作停留在郑渊洁时代”,这不是说郑渊杰童话不好,而是说,多少年了,进步实在有限,让人着急让人忧。如果创作者和出版者都只是看到了童书市场的蛋糕越来越大,光想着“分蛋糕”而不是提升品质品位,那么,童话市场的持续发展堪忧。
儿童文学作家殷健灵曾指出,儿童出版的一个问题是门槛过低,“我觉得中国儿童作家面对的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坚守自己的文学抱负与艺术尺度,不要为利益诱惑所动”。如果说出版是高尚工作的话,那么,为儿童创作和出版图书,更是良心事业,任何侥幸和大意都是要不得的。出版家张静庐在《在出版界二十年》中主张: “钱是一切商业行为的总目标。然而,出版商人似乎还有比钱更重要的意义在这上面。”
童话创作应以精神食粮和文化产品的面目出现在公众面前,简单以销售数量或者直奔利益而去,放弃操守和责任的童话,一开始就种下被淘汰的命运,也在直接拉低着我国童话创作的品质和水平。创造力匮乏和创新能力低下,功利和商业利益主导的童话出版,需要纠偏,对出版者、创作者来说,不能把童话出版、创作当作速食品乃至是一次性消费品,必须把利益追求和品质提升、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坚持文化之道,担当责任,跳出童话创作停滞不前的尴尬。
“未老先拍”和商业迷失 2009-09-18 |
人民日报海外版:儿童是成人仰视的世界 2009-06-01 |
人民日报海外版:儿童是成人仰视的世界 2009-06-01 |
解放日报:“双黄蛋”成最顽强传染病 2009-09-11 |
编外谈:今天,你写高考作文了吗? 2010-06-11 |
解放日报:“双黄蛋”成最顽强传染病 2009-09-11 |
曾庆瑞:新闻报道要担道义 2012-05-25 |
董 阳:电影何以“致青春” 2014-01-07 |
王寿斌:“学历”不应是中职教育救命稻草 2014-04-28 |
杨兴东:周啸天诗歌感动了鲁奖评委却感动不... 2014-08-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