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6月1日,农历四月十五,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镇,在被誉为“亚洲最大高考工厂”的毛坦厂中学外,从零点开始,近千名高三陪读家长不断涌入“神树”所在的窄巷中,赶在零点时分抢拜“神树”,抢烧高考前最后一个农历十五的头柱香,祈求孩子在高考中博得高分。(见6月1日《新安晚报》)
诚然,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之下,在高考这一重要的人生分水岭面前,家长采取一定的祈福活动,或许并不为过,但发展到“千名高三陪读家长拜神树、争上头柱香险酿火灾”的疯狂、无序地步,恐怕除了更多激起围观者的好奇心态外,也无助于缓解个体的焦虑心理,甚至可能给考生造成更大的心理紧张感。
年年高考年年拜,不信苍生信鬼神,近年来,考生扎堆拜文庙、跪拜文曲星等行为层出不穷,其背后是考生及家长越来越沉重的高考焦虑心理。
高考焦虑不可能随着所谓的跪拜行为而消除,相反,只可能更严重。尽管适度的焦虑能够激发人的潜能,增加活力,但过度的焦虑压力,会加剧个体浮躁、盲从的心理,缺乏对生活的存在感和意义感。就“争上头柱香险酿火灾”来说,似乎已经不是一个与高考相关的问题,而是成了集体无意识的冲动和躁动。
有学者认为,现代人求生存求发展的任何一种需求满足不了都会引起精神紧张。如果仅仅把在高考中取得高分数,考取大学作为唯一追求,或者把高考等同于个人的荣辱、名利的获取,如果期望过高无法实现,就会出现焦虑乃至绝望情绪,甚至可能产生极坏的后果,各地因考生高考不中屡屡发生一些意外事故,难道不值得惊醒吗?
扎堆“拜神”背后的焦虑出口在哪?
就笔者的看法,要消除非理性的跪拜行为,就要从消除高考焦虑着手,说来说去,还是一个正常心态下的成才观和成功观问题。对考生来说,树立正确的成长目标,比把希望寄托在“鬼神”上靠谱。对社会和舆论来说,不能仅仅停留于围观层面,不能用看热闹的心态放大焦虑情绪的传播,而应为高考焦虑降温,防止焦虑情绪的蔓延。根本上,社会应为更多人提供更多元的成长途径,在全社会达成一种共识,即成才不是一定要读名校,成才不能以分数为唯一标准,上大学不是唯一的成功目标,成为某一方面的行家里手同样是人生成功。只有这样,高考焦虑才有可能逐步消除。
文汇报:从“文化均衡论”看应该削弱的五种... 2009-05-05 |
燕赵晚报:财政局网站被点“瘫痪”的民意诉求 2010-01-01 |
红网:广州“破冰”,怪异现象却为何扰民心 2010-01-01 |
李 记:“市长拜海瑞”被过度解读背后的民... 2010-11-01 |
编外谈:“市长拜海瑞”是进步还是倒退? 2010-11-01 |
有钱拜神无力养人 2010-11-16 |
风 语:病态民主催生荒唐事 2010-12-03 |
文汇报:从“文化均衡论”看应该削弱的五种... 2009-05-05 |
郭文婧:属于百姓的晚会其实太少了 2013-03-06 |
凌 河:“老板”与“圈子” 2014-05-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