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李法明 漫画
记者在安徽、江西调查发现,“学生一周补课6天”“在职老师变身补习班老师”等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存在,漫漫暑期成了学生和老师忙碌的“补课时光”。(《北京晨报》7月20日)
暑假究竟还能不能好好过,恐怕不只是孩子们的烦恼和郁闷。但把气全部撒在“补课”头上,恐怕也于事无补,甚至未必公平。
事实上,暑假究竟该怎么过,其实并没有固定的模式。某种程度上,暑假之所以令人期待,正在于其没有规定的范式,而是有着多元化的选择。孩子们可以更加自由而自主地安排假期时光,发展兴趣,发现自我,这正是暑假的乐趣与价值所在。既然如此,暑假的玩乐当然必不可少,但学习补课也不必一禁了之,而理应在选项之中。即便是经常被拿来对比的国外孩子的暑假,也并非只有一味地玩乐,欧美学生的暑假,以家庭旅游或夏令营的模式居多,韩国甚至香港等东亚地区学生的暑假,则多半会有相当比例的学习时间。不同的暑假模式究竟孰优孰劣,并不能简单地做出判断。
正所谓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让有着不同潜质和特点的孩子,能够各得其所,过出不一样的精彩,才是假期的初衷与本意。从这个意义上说,暑期有各种学习班,文化课也好,游泳、绘画等兴趣班也罢,不能一味将其妖魔化。
不过,当暑期遭遇“一周补课6天”,暑期疯狂补课的背后,其实还不能完全归咎于当下教育体制下,升学压力、分数指挥棒效应的强势影响。之所以暑假被“补课”占去,很多时候甚至也是迫不得已,尤其是对上班族父母而言,既然不能把孩子锁在家里,各种补课班成为更优选择,也就并不意外了。可见,真要把暑假还给学生,如何打消学生假期安全隐患,并落实监护责任,无疑是必要的前提。暑期补课班盛行,很大程度上甚至只是因为孩子们缺乏更妥当的去处。
相形之下,在不少国家,不仅仅是教师有寒暑假,不少企业也同样给员工在寒暑假休假的权利,父母有空带着孩子去博物馆,去旅游观光,体验生活,扩展视野,这样的假期,想不丰富多彩都难。此外,国外的社会组织,社区也在安排孩子们的假期上起着重要作用,家长们少了安全方面的顾虑,更不必承担过高的成本压力,孩子和社区相熟小伙伴相处玩耍,更能享受培训班所不能赋予的快乐。如此一来,“补课”在诸多假期生活的选项中,自然是难有竞争力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孩子暑假不能好好过,还不仅仅是教育理念问题,而是有着更为深刻的社会背景与成因,需要家长、社会、政府联动破解这个难题。
一周看点:女工被游街是以暴制盗的惯性 2011-09-02 |
中国青年报:我们尚缺“性教育”的文化土壤 2010-02-11 |
一周看点:正视摊派治污费的“囚徒困境” 2012-08-10 |
袁新文:孩子为何离自然越来越远 2013-05-23 |
教师节收礼多了,也是受贿 2013-09-13 |
郭元婕:中小学实验课何时不再尴尬 2013-11-14 |
冯慧文:师者“自白” 2014-12-25 |
课堂不是战场 重奖之下真能出名师? 2015-03-23 |
一周看点:百万国庆志愿者是最动人的风景 2009-09-18 |
荆楚网:“用工荒”不如说是“找工荒” 2010-0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