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工人日报评论库-正文
我在我思:如果可以有“如果”
邓崎凡
//www.workercn.cn2015-08-21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多年后,如果回想8月12日深夜天津港的那场爆炸,我不知道记忆里保留的将是怎样的画面。

  爆炸后的第二天,在天津滨海开发区二小去泰达医院的路上,我碰到了一位来找弟弟的年轻人。他当消防员的弟弟的手机一直打不通。消防中队的人告诉他,弟弟受伤了。他没有告诉父母,弟弟才19岁,当街的斜阳把他影子拉得很长。

  半小时后,我在泰达医院见到了一位失去22岁儿子的母亲。在医院拥挤的急诊大厅里,她哭得撕心裂肺。身边的人找不到一句合适的话安慰她。

  至少到现在,这两幅场景在我脑中挥之不去。最初的几天,电视里、报纸上、手机朋友圈中,爆炸冲击波覆盖一切,由此带来的感动、愤怒和指责铺天盖地。如今虽未尘埃落定,但爆炸在我们生活中扬起的烟尘已然在消散。

  事故之初,我和群情激奋的大家一样,将溢美之词奉献给了冲向火海的消防员,我们称他们为“最帅的逆行”。 那个走向火海的背影显得高大而悲壮,让我感动不已。

  后来,在一串冰冷的数字面前,我发现这样的修饰显得残酷。这些20来岁血肉凡躯的逝去,他们背后,都有一个个执着寻找的亲人,和一个个体味白发人送黑发人伤痛的母亲。

  从天津回来后,我得知那位哥哥找到了弟弟,弟弟伤势不重。在我与哥哥相逢的那个下午,他没有讲述太多关于他和他弟弟的故事,也拒绝了我写下报道。他说,他们是平凡人,不希望被报道。

  我意识到,在爆炸发生的那一刻,大火烧起的那一晚,因为他们的职业,他们恰好在场,没有后退。如果可以避免,谁愿意选择危险?如果不是这场事故,以他们的年龄,就是我们隔壁家老王、村头老张家的孩子,他们中的大多数和我们一样,是平凡人,过平凡的人生。

  人们在赞美英雄,而母亲想要的永远只是自己的孩子。很多时候,随着时间流逝,随着新的生活扑面而来,曾经真挚的情感总是让位于新鲜的未来。于是,真正的怀念和伤痛留在那些永远无法忘记的人心中,刻骨铭心。

  如今,在这忘记之前,感动之后的当口,思考应该也是最好的时候:如果牺牲可以避免,我们要怎样才能给孩子们一个安稳的平凡人生;如果牺牲在所难免,我们又如何让他们走得有尊严?如果能多一分忧患意识和未雨绸缪的防范,我们是否可以少一些如今这样惨重的代价?

  如许的设问在沉重的既成事实面前,多少显得苍白无力,可我多么希望这些“如果”能成为现实,甚至幻想时光倒流、一切重来。我仍想说,如果可以有“如果”,请一定珍惜,好好把握。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