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一句话让高大上的人生梦想轻松起来。
而许多事情并不都那么轻松,比如孩子的教育。
“简配暑假”:托管班里朝九晚五,国学特色班一天收费380元:“标配暑假”:行路+读书,国内出游两次3万元:“专配暑假”:补习班+冲刺班,花8000元不算多:“顶配暑假”:出国游+游学,游一次欧洲6万元——8月31日《中国青年报》的记者算了一笔令家长“肝儿颤”的暑期孩子教育支出账。记者在替家长们问一个问题:花这个钱,值不值?
到菜市场买西红柿,明码标价,值不值,根本不是问题。而孩子的教育投入从来不是这么简单。
不论是送儿子上暑假托管班、培训班,还是假期让儿子参加国内游学、出境游学,本人全都经历过。跟身边的许多家长一样,在孩子教育的投入上,家长们并没有太多纠结(当然花费在家庭承受范围之内)。偶尔的几句抱怨也不过说说而已,因为大家很清楚: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问问那些送孩子到暑期托管班的家长,一定不会是家里有全职妈妈的,或是有老人、保姆能帮着照看孩子的。如果家长双方都是工薪族,到了寒暑假,只能双方轮着休年假(前提是单位领导能点头),或是明知带孩子到办公室遭领导白眼也假装没看见。除此,最现实的办法,就是花钱送孩子到托管班——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放假了还让孩子上一个又一个的培训班,是家长铁石心肠、不懂孩子学习也得张弛有度?除了个别“奇葩”家长恨不得把孩子从早到晚的每一分钟都用培训班填满,多数家长还是有分寸的。近两个月的暑假,培训班的时间不过一二十天,影响不了孩子的玩耍、休息。
最关键的是,竞争就在那里。“现在200分就能上大学”,没错,可那只能上专科吧。现在,非一本不上,甚至非“985”、“211”不上的学生及家长不在少数。如此心态下,让正读小学、中学的孩子放假就彻底撒着欢地玩,多少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自然,那些早早安排孩子出国、不参加国内高考的,另当别论。
还有,如果孩子是超级学霸,轻松进年级前三,或者孩子极其自律,一个人在家也能严格控制写作业时间,而不是整天上网看电视,那大可不必上什么培训班。如果孩子不在这两类,那么一天花三四个小时上培训班,巩固一下文化课,总不是什么坏事吧?“万一管用呢?”时下,培训市场鱼龙混杂,考验家长的不是钱,而是能火眼金睛挑中优质培训班。
与花多少钱上培训班比起来,是否找对方向,既能兼顾孩子兴趣,又能升入理想学校,才是最让家长费心的事。在飘忽不定的“小升初”政策面前,那些买不起几百万元学区房的家长只能赌一把——文体特长、奥数、文化课“蹲坑”,不论让孩子走哪条升学路,都绕不开必须上培训班。其中,最忌讳的是漫无目标,漫天撒网,孩子累,家长经济压力大,最终还可能白忙一场。
至于游学,国内几千元、出境几万元,是否物有所值,争议不断。家长们的普遍心态是,让孩子长长见识,没什么不好,也没几个家长奢望几天的游学就能让孩子通晓古今中外。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道理是那个道理,但其于大人、孩子的意义,差别很大。
出行归来,孩子可能说不清到过的名校名胜有什么特点,但孩子会记得,“我们男生帮女生搬行李箱”,“那个日本学校学生集合时可真安静”,“外国怎么建这么多教堂”……这些旅行中的点滴,不是他们人生成长的一部分吗?有家长选择与孩子一同出行,而亲子游的快乐应该成为一家人珍藏的记忆。
暑假孩子的教育投入,怎么才合理、“划算”?真不好说,各家有各家的算法。如果真是条条道路通罗马,也许家长们的纠结与压力会少很多。
吴 强:父亲买“高档烟” 2012-06-25 |
我在我思:莫言讲故事,我们也在故事之中 2012-12-13 |
乔林生:今昔瓦窑堡 2013-04-03 |
我在我思:剩下的时间不是“留白”而是白留了 2013-08-09 |
我在我思:“大师”神话 2013-08-13 |
中国经济时报:改进文风,谁带头吃螃蟹? 2009-02-09 |
张 勇:车来车往的乡村 2014-02-17 |
我在我思:“咱爸咱妈”的钱咋就被忽悠没了 2015-07-03 |
我在我思:如果可以有“如果” 2015-08-21 |
红网:反贪局的“反腐台历”就是一封自首信 2009-1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