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9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旅游局共同下发《关于开展景区门票价格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提出自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一年的景区门票价格专项整治工作,A级景区乱涨价,将面临降低,甚至是取消等级的处分。(见9月9日《新京报》)
随着上述通知的下发,以及近期在旅游景区协会的倡议下,全国2050家5A级、4A级景区签订“不上涨门票价格”承诺,很多景区也扛不住了,本已酝酿在年底或明年初提升票价的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上海海洋水族馆表示取消涨价,并出现在承诺书的名单上。
景区门票涨价,消费者不满意,于是相关部门出面叫停,但风头一过,该涨的还是会涨。对消费者来说,他们更在意的是,为什么同样是名胜古迹大好河山,故宫、长城的门票价格远低于张家界、九寨沟的呢?
这就触及了国内旅游业一直未解决的一个问题,即景区营业性质的分类还未得到规范。究竟是纯商业的,纯公益的,还是二者混合的。性质不同,对门票的依赖程度不同,价格自然也不同。
明确景区分类,将更好地指导不同性质景区的门票定价。纯商业景区就是为迎合市场而开发的,市场化也是它们最好的运作方式,票价可以自己说了算,消费者自会用脚投票。对于混合型景区,尽管《旅游法》规定利用公共资源建设的景区的门票收费应实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但如何定才合理,及时给消费者明白的“门票价格说明”很有必要:如在网上晒出详细账单,门票收入是多少,支付了哪些开支,这些开支是否与景区运营相关……了解到门票花销的具体利用方式后,相信即使因成本增加而致门票价格上涨,游客也能给予理解。对于纯公益性景区,由于有充分的政府补贴,可免于市场压力,自然要长期坚持低价门票。
景区门票,有的由市场调节,有的实行政府定价,有的实行政府指导价,情况不一。把所有的景点混在一起讨论门票价格“涨”与“不涨”,甚至不明就里地逢涨就骂,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将景区分门别类,让各自的价格形成机制透明化,并尽可能地向公众进行公示,让游客心中有杆秤,才能促使景区门票价格更趋科学合理,才能避免公众在景区定价问题上的无谓牢骚。
燕赵晚报:发改委禁令怎成了景区涨价周期表 2010-06-12 |
燕赵晚报:发改委禁令怎成了景区涨价周期表 2010-06-13 |
产经观点:别让秀美河山成为“玩不起的风景” 2012-04-11 |
崔 滨:“逃票攻略”是对“门票经济”的讽刺 2012-05-02 |
张轶水:不涨价“丢身份”,游客请用脚投票 2012-05-03 |
杨 杰:旅游景区管理须体现公益性 2012-05-03 |
范正伟:景区门票中的“芝麻”与“西瓜” 2013-04-23 |
李 龙:景区门票降价何必只限于“五一” 2013-04-27 |
景区降票价缘何成游戏? 2013-05-02 |
庹新岗:别只算景区门票的小账 2015-09-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