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早在2014年3月,广州就下发通知要求各区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并提出到2016年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开展覆盖率要达到70%。但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辖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热情不高,多个社区辖区居民人口签约率不到10%。(见7月4日《信息时报》)
有一个自己的家庭医生,对自己的病情或身体状况了如指掌,可以随时提供咨询服务及就诊指导,应该称得上一件有利于患者的大好事。但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热情不高,有人宁愿上网自诊也不考虑家庭医生,让家庭医生签约出现尴尬,给实现《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目标带来了压力。
出现这种现象,笔者认为原因较多:比如家庭医生相关政策宣传不够,居民对其便捷、免费等优势不知晓或了解不够;又如群众有信息安全方面的担心,害怕个人隐私和病情泄露,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当下辖区经常有人户分离的情况,一些老年人和子女住在一起,但签约人又必须要求其户口在辖区内,故而导致签约率不高。
对此,我们须对症下药。首先应该完善家庭医生制度,有关部门要明确签约服务内容和签约条件,确定双方应当承担的责任、权利、义务等事项,对接受签约医生的家庭予以政策上的适当倾斜,让签约医生制得到普及和认可。
其次要提高家庭医生的专业化水平。人们之所以舍近求远,一窝蜂地往大医院跑,还是害怕得不到有效治疗,贻误自己的病情。而家庭医生往往给人留下名气不大、医术不精的固有印象。因此,加大公共投入,落实签约医生的工资待遇,拓展其上升空间,鼓励优秀医务人才深入家庭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逐步引导人们改变“大医院、大专家才能看好病”的固定思维。
其三,要优化互联网+家庭医生的配置。有需求的患者却不是辖区居民,患者病情是否稳定、记录是否完备、有无更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方案,要对居民提出何种健康指导……这些都是摆在家庭医生面前的切实难题。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工具,大力促进家庭医生工作的精准化、科学化、规范化。
实际上,社区医院给家庭医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前几年,社区医院多门可罗雀,乏人问津,但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的投入,社区医院的硬件及软件设施不断加强,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现在不少社区医院逐步受到了居民的认同。只要有针对性地破解家庭医生签约率低的原因,相信专业兼具亲民的签约家庭医生会逐步成为百姓健康的守护者。
练洪洋:鼓励社会办医需要多重放开 2014-04-10 |
高谈阔论:高校图书馆开放遇冷源于服务脱节 2014-11-24 |
高谈阔论:高校图书馆开放遇冷源于服务脱节 2014-11-24 |
我在我思:让法治成为我们共同的信仰系列谈 2014-12-23 |
杨绍功:沙尘来袭呼唤环保“公众参与”提速 2015-04-16 |
陈家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内外兼修” 2015-09-25 |
提倡“照顾老人假”不如落实探亲假 2016-02-02 |
生肖猴,为何让洋品牌占了先机 2016-02-05 |
文化下乡要服水土 2016-02-16 |
贫瘠土壤开不出家庭医生绚丽的花 2016-07-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