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工人日报评论库-正文
【高谈阔论】写快写慢 都有情怀
杜 浩
//www.workercn.cn2017-07-03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江湖上关于唐家三少的传说很多,最震撼的莫过于其可怕的码字效率。他自己说,只要每天无其他要事,从9点30分到12点,必定会码1万字以上,若被活动挤占时间,当天则用存货保证更新。“这件事情我们做了多久呢?13年,每天。我连载13年”,13年的长跑,让他与读者产生了黏性,“读者每天都能看到我们,才会一直跟随”。

  唐家三少就如一台“永动机”。他一年出十五六本书,实体书销量年均1000万~1500万册,,长篇连载每28天出一本,还有短篇故事。“我发现‘扑街’的人,要么是每天只写1000字,要么是哪天不写了。其实,如果你的故事没有特别大问题,比如三观‘写飞了’,只要你认真坚持,都会有很好的收获。”

  网文作家叶非夜说,她最早写网文,成绩不算特别好,想在排行榜靠前一点,或者得到更多推荐,唯有努力“加更”。在2011年到2012年之间,叶非夜每日更新不低于1.4万字。如果和朋友约好某一天去摘樱桃,这天,她早上5点钟就会爬起来,一直写到7点钟朋友们睡醒之前,把当天的更新完成。哪怕一夜不眠,只要不写完当日更新,叶非夜是绝不可能踏出家门一步的。“除夕吃完团圆饭,我还想着没有更新,要去堆字”。

  提起网文,人们仿佛已经习惯先谈论产字数量,勤勉是先行于才华的。在这个圈子,读者不太能体会到传统作家字字研磨的苦旅,网文作者得在键盘上快马加鞭,才能喂饱读者时时刻刻掏出的手机、电子书阅读器。

  唐家三少的网文写作获得了傲人的商业成功,单就他这样的写作过程和写作状态看,表现出的文学精神和信念是坚定的,写作的态度是真诚、纯粹的,文化心态是安静的。这里有读者的激励,也有对读者的担当,作家和读者的良性互动,成为他写作的动力。

  对于网络文学日更几千字甚至上万字的写作速度,文学批评界质疑声较多,这主要源于网文与商业之间的关系。的确,如今的网络文学存在很多问题,诸如粗制滥造、心态浮躁、功利主义盛行等,但就唐家三少、叶非夜的写作来看,其主体心态和意识上却看不到这些,他们更多的是带着对读者负责精神这样比较纯粹的文学“初心”来写作的。我们需要看到商业基因与网文共生的关系,看到网文作者和读者与市场的关系,才能更准确地把握网文的不同于传统文学的特征。

  曾有作家说,如今,中国作家写得太快太多,出书太多太快,看都看不及。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一开始讲那个法国小饼干的味道,为此,不知写了多少天,就写了那一段,大概有两三页,有人把那段话用法文读出来,简直跟音乐一样,那种文字魔力,不管你懂不懂法文都能感受到那种美……这样的“慢写作”的文学精神,就不重要、不被推崇了吗?不论是传统文学作家还是网文作家,都需要这种精神。

  不论是严肃文学的写作还是网络文学,写作的手段和方式并不重要,这些不能成为衡量作者的态度和作品的水平的标准。作品的价值在于它是否有历史、有人文,有人的精神、生活的积淀和静水流深的心灵滋养。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