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2012年底,意大利商人罗曼·杰罗诺克在第112届广交会上向中国企业“出售或者出租意大利老品牌”,获得了超出预期的成功:15天展期共接待近800位中国商人,达成各类购买或租赁品牌意向超过100个,“从家具到服装、皮包,什么品牌都有人想要”。
“品牌饥渴症”——有人这么形容“中国制造”当下面临的窘境。在经历30多年艰苦努力后,中国企业成为全球当之无愧的商贸货物供应方。但数以万亿美元计的货物中有相当一部分在离开中国时,只打上“MADE INCHINA”的标记,却并没带上中国本土企业的品牌。这不仅导致中国企业无法参与利润更加丰厚的市场营销环节,也使得“中国制造”在争夺全球市场竞争高点的过程中受到制约。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企业开始全面“杀入”国际市场时,面对的已经是一个分工明确、体系严密、链条完整、环环相扣的全球产业体系和布局。依靠劳动力优势大批量生产廉价工业制成品,进而为本国提供足够就业机会,并拉动经济增长,几乎是中国企业和“中国制造”的唯一道路。
然而,世易时移。现在的中国,已经是当之无愧的制造大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头号贸易大国。从国际需求角度出发,中国不仅拥有几乎所有的工业门类,而且在诸多领域都成为技术领跑者和产业集聚者,中国有能力生产与市场期望相符合、与自身实力相适应的工业制成品;从国内生产角度出发,随着劳动力成本攀升、国内制度环境完善和配套加工链条齐备,低质低价的中低端产品越来越难以形成规模利润、越来越不能支撑代工产业模式,这是无法回避的严峻现实。
在这种大背景下,呼唤拥有自主品牌、加快中国品牌建设,将盈利能力从以前的制造环节向流通环节延伸,既符合全球市场对“中国制造”的殷切期盼,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对此,不少中国企业家有着清醒认识。知名家电企业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就曾表示,中国制造“走出去”,更重要的在于打造品牌。她认为,全球化不仅指把产品卖到全球,更要通过技术创新,将良好形象注入品牌内涵,让品牌走向全球,在全球消费者心中树立品牌形象,这才是真正的全球化。
要想解决当下的“品牌饥渴症”,光靠购买成熟品牌绝非良策。纵观全球市场,不论是欧洲的奢侈品百年老店、美国的高新科技,还是日本、韩国迅速崛起的家电、汽车等行业,其品牌营造都是自家工匠胼手胝足、披荆斩棘累积而成。打造“中国品牌”也应立足本土、放眼全球,在强调科学创新的同时,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心态,对产品质量精益求精,对售后服务热诚有加,对自律精神恪守不悖。
在追求“中国品牌”的道路上,一批中国企业正在奋力赶超。例如,中国本土手机品牌已在全球中高端手机市场稳居一席之地,并正将目标拓展到更高层面:在全球市场上从追赶转为挑战苹果与三星的“统治地位”。这一领域的代表华为方面表示,该公司去年推出的售价超过4000元人民币的产品,一度在市场卖断货,公司此前认为中国手机企业或只能占据低端市场,但事实表明,中国品牌一样能占据全球中高端市场。
总结经验可以看出,在塑造品牌的道路上,坚持不懈的技术创新、单个产品的出色表现、市场营销的成功策略以及时刻不懈的危机意识,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当然,人们也必须认识到,“中国品牌”最终是“命运共同体”,在这个层面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它不仅要求企业自主品牌的创新、科技进步,更要求包括质量、售后服务等综合价值的提升。这需要企业和政府形成合力,政府应对假冒伪劣产品一追到底,对市场恶意行为严惩不贷,对市场环境营造一丝不苟,对释放企业活力加油鼓劲。只有这样,才能为更多中国品牌植根国际打好基础。
文汇报:“西门庆”竟成文化旅游招牌 2010-05-07 |
下可为例? 2011-06-27 |
毕诗成:15年免费教育让宁陕县“提心吊胆” 2011-09-28 |
新闻点点评 2012-08-23 |
龙金科:舆考中国 2013-11-06 |
田建国:杜绝变味的福利 2015-02-06 |
田永刚:打造职工志愿服务品牌 2015-03-18 |
特辑 2008-10-30 |
荆楚网:三峡大坝是不是要更名为“诺亚方舟... 2010-01-27 |
荆楚网:三峡大坝是不是要更名为“诺亚方舟... 2010-0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