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望多些“深阅读”
董建国 潘强
//www.workercn.cn2015-04-24来源: 中工网—《吉林工人报》分享到: | 更多 |
“世界读书日”来临,社会上有关全民阅读的话题又多了起来。不少人感叹工作紧张没时间读书,有的感叹只能停留于碎片化的浅阅读。在这样一个快节奏时代,多读书、读好书,特别是珍惜时间精深阅读,无疑是增长知识、充实内心、助益成长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略有上升,但人均阅读量仍然不高。有关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6本,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较上一年上升0.2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为58.1%,较上一年上升8个百分点。
相比很多年前图书匮乏,现代人不会再有“无书可读”的苦恼,倒更增“有书无心”的无奈。面对海量信息和汗牛充栋的知识资源,保留精深阅读的良好习惯,追求精深阅读的那份宁静和投入,显得何其可贵。
青灯如豆下的手不释卷,是许多人记忆中的珍藏和追求。如今,社会节奏加快,媒介形态日益丰富,资讯获取更加便捷,人们拿着手机或其他电子阅读器进行“快餐式”“碎片化”阅读,已成很多人的习惯,这自然也是不错的,但相较于沉下心来精深阅读,浅阅读容易走马观花、浅尝辄止。
阅读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获取信息,更在于它能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所以读什么、怎么读会直接影响到阅读的收获和成效。梁启超读书就重视深阅读,他读书常按照“鸟瞰”、“解剖”、“会通”读三遍;冯友兰则把“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和“明其理”奉为读书经验,对一本书反复阅读。
“世界读书日”是一个契机,更期待成为我们阅读的新起点。让我们时时与书为伴,更多在书海中徜徉、流连、沉潜,把阅读变成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优良习惯,多读经典好书,让阅读成为必须,让阅读蔚成风气,以期早日建成令人陶醉的“书香中国”。
编辑:周文
新华网:用“三个有利于”检验各地投资 2008-11-20 |
新华网:教育岂能靠罚钱来纠偏 2010-04-21 |
王学进:比开发商的铁锹更可怕的是集体失忆 2010-10-09 |
红 深:CBA很好看,下课潮很残酷 2013-01-09 |
乔 杉:梁博破格读研并非“教育好声音” 2013-06-14 |
长沙晚报:梁博破格读研并非“教育好声音” 2013-06-14 |
赵 畅:读写互动两相宜 2013-07-23 |
宋广玉:“少上酒桌多读书”应成官场新生态 2013-09-04 |
金 备:能不能多讲诚信少斗心眼儿 2013-11-14 |
圈点新闻 2014-09-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