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2014年8月底,王静以高考理科总分537分的成绩(超过当年山东高考理科二本线十几分),收到山东当地某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意味着,只要愿意,王静就可以进入她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念书。但是,19岁的农村娃王静作出了一个在旁人看来极其“叛逆”的决定:放弃念大学,到技校学技术。(6月1日《中国青年报》)
在“学历是敲门砖”的社会大环境下,不论是教育本身,还是社会较为普遍的价值认同都是,只有最后的分数才是最重要的,考上名牌大学你才算成功了一半。否则,不但输了学习的“起跑线”,也输了人生的“起跑线”。如果你不能拥有“学历”这个“敲门砖”,貌似将来就无法拥有一个出彩的人生。
从这一点而言,王静为了自己的学习兴趣,毅然决然地选择“弃大学读技校”,这在我国当下仍然是个新闻。如此把全国学子心中的“鲤鱼跳龙门”的大学,与随处可见的技校“相提并论”,也必然会招致社会上出现各种各样的解读。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这件事呢?
的确,作为一名学生,能行使自己自由选择的权利,不顾世俗的偏见,克服了来自内心、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障碍,做到“学其所爱”,这的确让人敬佩。看眼下,有多少学生的专业是凭借个人爱好选择的呢?
众所周知,目前国内高校是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要求学生必须学习与中高考相关的核心科目。因此,我国几乎所有学生都进入同一个成长模式。而且,很多高考学生只有升学目标而无职业规划,对大学的专业和职业选择都不甚了解,上个什么样的大学,读个什么样的专业,完全是依靠“就业分析大数据”、“专业冷热形势”的指标化分析,来“跟着感觉走”,过分追求热门与高薪,“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此时此刻竟然显得那样苍白无力。如此,即便进入大学殿堂也常常迷失自我,不过是为踏入社会混个一纸文凭,甚至将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当作了“镀金”之地。走入社会后,工作岗位往往难以与自己所学的专业契合,更莫说与兴趣契合了。这样的学非所用、用非所学,难道不同样是对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吗?
我国目前的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以全面创新为核心内涵,以发展服务型经济为重心,为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培养模式调整、人才资源结构调整带来了新机遇、新动力。理论上而言,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高级技工的缺乏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去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所以,从这一点来讲,笔者认为,王静的选择是明智而恰当的,她未来的前途大好。笔者期待有更多高中学子在选择大学与专业时, 能对自己的兴趣爱好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并且把其作为选择专业和职业的重要依据。而作为过来人的父母或者老师,不要总以自己的经验去决定孩子的人生,因为,上名校并不意味着孩子一定能成功。只有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才更有利于成就他们的人生价值。真正成功的教育,应当让人各尽其能,让人对社会有归属感,而不是无所适从。
人民时评:给农民工子弟更多梦想 2009-12-28 |
光明日报:不妨对“大学联盟”多些期待 2009-10-15 |
新华每日电讯:港校面试启示录——我们为何... 2010-06-30 |
西安晚报:港校面试启示 我们为何而读书 2010-07-02 |
广州日报:规避留学风险要把好三道关 2009-11-25 |
广州日报:规避留学风险要把好三道关 2009-11-25 |
人民时评:给农民工子弟更多梦想 2010-01-01 |
不理坏同学是善意提醒? 2012-11-08 |
且慢为“弃北大读技校”叫好 2014-11-27 |
戎国强:这般“男神”,更值得鼓掌 2015-0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