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职工点题-正文
“大国工匠”呼唤“创新达人”
赵畅
//www.workercn.cn2015-11-30来源: 中工网—《吉林工人报》
分享到:更多

  在常人眼里,“头戴安全帽,身挎电工包,上至检查电路,下至更换电灯”,就是一位普通电工的身影。可谁也没有想到,从注浆压力传感器制作,到顶管掘进机研制,24年来共有15项发明革新在李增红手中诞生。其中4项被评为国家级发明专利,7项被评为国家实用性专利,累计创造经济价值2000多万元。(11月21日《新华每日电讯》)

  “师傅有两大爱好,一是爱琢磨,二是爱鼓捣。”徒弟的回答,道出了李增红成为“创新达人”的真谛———不仅工作负责,还富有创新精神。24年间,李增红记下了超过30本的工作笔记,这15万字的记录无声地述说着这位电工“创新达人”的创新历程,成为他独一无二的技术财富。

  创新与否不仅在于工作属性,更在于干工作的人有没有创新的责任和激情。诚如李增红自己所言:“不想创新的电工,很难说是一个合格的电工。我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有了创新的责任和激情,哪怕学历再低,也可以通过刻苦攻读迎头赶上;哪怕工作再忙,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补充;哪怕机会再少,可以创造环境捕捉机会。

  李增红成为“创新达人”的标本意义更在于,创新是一个整体的生态链,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商业化,都需要创新。这中间,自然离不开技术工人提供的最基础也最不可缺少的技术创新、技术支撑。好比生产一架飞机,研发设计再科学、材料生产再先进,没有技术工人的技术创新和精心装配,永远也飞不起来。

  当前,国家正在实施转型升级战略,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自主创新驱动、集约型发展的形势需要具备匠人精神的“大国工匠”。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一切束缚创新的桎梏,让一切想创新能创新的人有机会、有舞台,让各类主体的创造潜能充分激发、释放出来”,培养一大批李增红式的“创新达人”,当是题中应有之义。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