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职工点题-正文
分流职工要努力开创就业新天地
金备
//www.workercn.cn2016-03-10来源: 中工网—《河南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3月6日,来自去产能行业生产一线的董林、陶群南、丁宏锁三位全国人大代表,不约而同地晒出自己所在行业的职工生活状况。他们表示,愿意分担改革成本,但职工的利益也要保障好,呼吁真正建立兜底的生活保障网,让所有分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本的劳动者能够涅槃重生。(3月7日《工人日报》)

  山西焦煤集团杜儿坪矿掘进工董林代表提醒,产能过剩行业在岗职工的收入持续降低,“在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在岗职工的生活也需要扎扎实实的保障”。

  “前几年内退的职工,每月补贴只有1100元。”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技师丁宏锁代表说,“国家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企业支付给内退职工的每月生活费达到基本水准”。

  安徽芜湖新兴铸管公司职工陶群南代表说,产能过剩企业不得不大量裁减压缩外包员工,“尽管外包员工没有正式身份,国家有关部门也不能忘记这些被辞退的劳动者,同样要关心他们的生活”。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过剩产能”,“中央财政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重点用于职工分流安置”。据国家有关权威部门透露,去产能将涉及180万职工的分流安置,中央财政两年内每年安排500亿元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用于解决职工的转岗、技能培训等安置方面的问题。

  1000亿元安置分流职工的专项资金,让去产能分流职工吃了定心丸。近两年李克强总理多次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使分流职工有了更多开创新天地的勇气。时下的去产能分流职工,已不同于约20年前的减员增效、企业改制所形成的下岗潮。因为国家有了更雄厚的财力支撑,有了对分流职工的转岗、技能培训举措,不会把职工一股脑地推向社会。何况去产能不是不要产能,而是优化产能,重点解决的是“僵尸企业”的问题。正如经济学家厉以宁委员所言:“与其养亏损的企业,不如养职工。职工生活有着落了,经过培训可以重新找到工作岗位。”

  但有个问题需要引起人们的注意,在分流的职工中有一部分是大龄职工。中国人有句俗话:人过四十不学艺。大龄职工缺少劳动技能又体力衰退,找到新的就业门路困难,因此对大龄分流职工需要特殊安置,要下力气鼓励、引导培训他们掌握一门新的谋生方式,方便他们就业创业。

  去产能很大一部分是去采煤行业和钢铁行业过剩的产能,还涉及传统制造行业中部分“僵尸企业”。而第三产业方兴未艾,且发展提速,为分流职工就业提供不小的空间,因此第二产业的分流职工,一部分会向第三产业转移。

  虽然中央有了好举措安置分流职工,但分流职工也要鼓足勇气面对生活的变化,要加倍努力,学习新技能,适应新环境,努力开创就业新天地。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