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职工点题-正文
农民工再教育是个人与社会的双赢
张涨
//www.workercn.cn2016-03-30来源: 中工网—《辽宁职工报》
分享到:更多

  近日,教育部、全国总工会印发《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求学圆梦行动”实施方案》。到2020年,资助150万名农民工接受学历继续教育,使他们能得到相应的技术技能培训,通过学习免费开放课程提升自身素质与从业能力。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城镇就业人员共4.04亿人,其中农民工总量为2.77亿人,比上年增长1.3%.而其中高中及以上学历农民工占比约两成,大专及以上学历农民工还不到一成。这既说明当前农民工群体的学历层次和技能水平相对较低,反过来也让我们看到了提升的巨大空间。此次,两部门提出的农民工再教育计划,就是提升农民工群体生产率而做出的一次深入挖潜。

  从教育内容上看,对于农民工的再教育应当注重两个方向。其一,是加强技术技能培训,让他们在短期内获得就业以及增加收入的优势条件。当下,农民工从事的传统行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像建筑、制造、物流、餐饮、保姆等聚集大量劳动力的行业,技术含量已经大大提高:制造业用上了机器手、保姆需要懂科学育儿知识、不会驾车不会用网络当快递员都会吃亏……行业的升级,倒逼从业者的技能升级。因此,对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既是产业和社会发展所需,也有利于农民工就业。其二,则是要加强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培训,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甚至投身创新创业。有的农民工早已在技能和收入上不比城里人差,但在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方面,还有进一步拓展提升的空间。通过提升农民工的学历和素质,提高其在自我认知、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法律意识、权益观念等方面的认识,才能让他们实现“由内而外”全面的城市化。

  从培训形式上看,有关方面提出“互联网+农民工”,不失为降低学习门槛、增强灵活性的好办法。但考虑到农民工上网条件的现实不便,不妨考虑发放通用的“网络教育券”,或在文化馆、图书馆、社区中心等地设置专门的网络教育基地,为农民工大开方便之门。另一方面,国家提出到2020年资助150万名农民工接受再教育,在近3亿农民工群体中还只是很小一部分。财政力量毕竟有限,更应当动员社会力量,投入到农民工再教育中来。

  长期以来,农民工为国家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面对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新局势,有必要、有责任提升农民工的教育层次和技术水平,这既是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也对进一步充实我国“人才红利”大有裨益。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