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原创评论-正文
曼奇尼:青春经不起银幕三番五次念叨
//www.workercn.cn2014-12-10来源: 中工网—《四川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电影版《匆匆那年》上映了,据说之前的各项网络大数据非常乐观和牛掰,开映首日的5470万也印证了这点。但还是有些好事者在看过了电影本身后,有些不祥的感受。这里我们不谈魏晨广告范儿的演技,不说男主比女主更大的罩杯,也先把《匆匆那年》和《致青春》之间到底隔了多少个《同桌的你》这个问题放在一边,我们只说说青春这个题材。

  从2011年的《失恋33天》大热开始,到2012年的《泰囧》火爆;再到2013年的《北京遇上西雅图》、《致青春》大卖;2014年《同桌的你》在并不被看好的前景下以小博大问鼎五一档期;《心花路放》跻身内地票房前三……内地观众的某种需求一目了然:对于和切身相关的话题更感兴趣,对于讲述和自己经历有共鸣点的电影更有热情,即使作品并不成熟、完美,也不影响他们观看和谈论的兴趣。

  这一需求姑且先被笼统地称之为“本土审美需求”,在这一需求中,校园青春怀旧题材无疑是其中看似最容易复制的类型。于是有了从《致青春》到《同桌的你》再到《匆匆那年》的一条龙,有了已经拍摄完成的《左耳》和即将开机的《何以笙箫默》,有了想延续“同桌”好运气的《栀子花开》……

  当下中国观众观影的理性程度估计还不够。如果说《同桌的你》最大问题是生硬的怀旧和煽情,但它至少还打动某些人的神经,而且故事线逻辑完整。而《匆匆那年》讲了一对作男作女不作死就不会死的故事,逻辑君从头至尾走失,或许拍成小众文艺片不算大问题,但硬是让它肩负着一代人青春记忆的重任,还想让我们感动,很抱歉,臣妾真的做不到。毕竟,一次两次也就差不多了,谁的青春也经不起三番五次地念叨啊。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