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原创评论-正文
李劭强:药企行贿利益链更值得关注
//www.workercn.cn2015-05-06来源: 中工网—《辽宁职工报》
分享到:更多

  据报道,国家工商总局指控西门子公司及其经销商通过免费提供医疗器材的方式,换取院方独家使用西门子公司开发的化学试剂,其行为违反了中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8条,涉嫌贿赂。而此次被曝光的贿赂事件涉及包括验血设备在内的多种医疗器材,涉案医院多达1000家。

  对于国人来说,药企可能行贿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真正需要关注的是,药企行贿的背景是什么,药企行贿为什么可以获得成功?本来,药企只是药品的生产商,他们只要埋头生产出合格物美价廉的产品,就可以在市场上获得成功。市场经济的好处就是优胜劣汰,谁的产品好,谁就可以在市场上过得滋润。

  但是具体到药品领域却不是这样:患者并不是药品直接的购买者,他们要不要购买相应的药品,要购买怎样的药品,最后只能由医院决定;同时,医院也不是药品的最终埋单者,他们拥有决定权,但却不必为此埋单,反而可以顺带收取加成费用。于是,医院的决定权,最终成为一种可以寻租的权力——购买什么样的药品由医院决定,而医院选择的标准很多时候未必是物美价廉。

  结果,围绕以药养医,一个关于药品的利益链条开始形成——在药品与患者之间,添加了一级代理、二级代理、三级代理、隐性中介以及医院等中间环节。这些环节之所以需要存在,是因为只有通过这样的环节,药品才能最终走进医院,成为医院的实际选择。在此背景下,即使一些药企主动压缩了中间环节,自觉降低了药品的价格,也可能成为不了医院的选择。因为,医院无法从中获得更多好处,医生无法从中获得更多好处。此时,医院和医生的出发点未必是患者,未必是药价高低,而是自身利益。

  所以,才会出现药企不遗余力公关的乱象。其实道理很简单,只要药企的产品最终能够进入这个利益链条,最终流通到患者手上,那么所有利益链条上的主体都可以赚得盆满钵满。而最终的埋单者是患者。

  两会期间,曾有药企的代表指出,95%的药品都有降价的空间。这可是大实话。但是,药品的价格会因此而降低吗?显然不会。如果医院以药养医的体制不改变,这个链条就无法轻易地被废除,这个链条存在的根基就很牢固——患者用药的权力还是要交给医院,医院还是具有寻租的空间。既然关于药品加价的利益链条就在那里,能够洁身自好的药企有多少,就不得而知。所以,在解读新闻时,应该看到这个链条的根基所在,看到这个链条的具体构成,通过改革以药养医的体制,进一步压缩药品流通的环节,来有效降低药品价格,从而打造更公平的竞争环境,让广大药企把心思全部放在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上。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