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四成多的农村老人喜欢的养老方式是与子女同住。而超过六成的农村老人不喜欢进城养老。上述数据来自一份最新发布的报告。6月6日,在上海财经大学举办的“老龄社会公共政策挑战与治理创新”国际论坛上,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张雄教授负责的课题组带来这份《2014中国农村养老现状国情报告》。(《第一财经日报》6月8日)
数据可以说话,但有时数据又会“打架”。比如,调查显示,超过六成农村老人不喜欢进城养老,他们喜欢的养老方式是与子女同住,但同时调查又显示,空巢家庭超过半数,他们的子女根本不在身边。这就意味着,很多老人想要与子女同住的心愿很难达成。
老人们为何“不喜欢进城养老”?这是老人的生活习惯使然。因为一辈子在农村生活,习惯了农村的安静,习惯了农村人情往来的频繁,也习惯了农村的低成本生活。这是一种可能。另一种解释是,老人不愿意增加孩子的负担。虽然,子女已经在城市安家立业,但是城市生活的压力太大、节奏太快,孩子缺少照顾老人的时间和精力,有些老人宁愿待在农村自己养老,也不愿打扰他们的生活,又或者担心孩子的经济负担太重。
但是,对于社会来说,“不愿进城养老”传递的不是乐观的信息。
一来,当空巢家庭超过半数时,不愿进城养老就意味着两地分离,这违背了传统的儿孙绕膝、颐养天年的文化传统;二来,农村的养老条件还不够完善,空巢老人养老的质量并不乐观,虽然半数老人还在劳作可能出于一种惯性,但是如此艰辛的养老状况,还是让人看着心酸。而且,“不愿意进城养老”可能只是一种被动和无奈的选择,一些老人未必真的不想进城与子女生活在一起,只是心有所忧。因此,从社会角度看,解读老人“不喜欢进城养老”最基本的视角应该是,提供完善的保障让老人可以自由地作出选择。
无论老人是选择进城养老,还是在农村养老,这样的保障都应该存在,而且应该趋于平等。否则,农村老人总会顾虑重重、瞻前顾后。并且,农村养老也应该实现社会化,为老人提供充足的养老机构和社会化养老服务。
只有当“不喜欢进城养老”成为一种自由选择时,不喜欢才能是一种心愿的真实表达,而不是基于现实条件的无奈。这就需要社会在解读这一信息时,能够从社会化养老的制度出发,从如何提供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出发,给农村老人提供可进城、可留守的趋于完善的养老保障,以便让他们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安享晚年。
广州日报:拆除养老保险的隐形壁垒 2009-12-24 |
广州日报:拆除养老保险的隐形壁垒 2009-12-24 |
生育险全覆盖破解生育歧视? 2012-11-22 |
杨国栋:三大养老保险实现衔接转换好在哪里 2012-11-28 |
丁 宜:70岁退不了休的捷克如何养老 2014-02-14 |
杨朝清:空巢老人耍横呼唤新型养老模式 2014-02-26 |
童大焕:农民不愿进城落户的远虑和近忧 2014-08-04 |
乔 衫:完善养老金不能只靠增加缴费 2014-12-30 |
“高龄农民工”靠什么老有所依 2015-05-05 |
“高龄农民工”靠什么老有所依 2015-0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