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电影节需要老道的内涵
韩浩月
//www.workercn.cn2015-06-25来源: 中工网—《四川工人日报》分享到: | 更多 |
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已经举办到第18届了,从大面积展映经典电影、优质电影新片开始,这个电影节已经成为上海市民欣赏佳作的渠道,虽然众人瞩目的少数影片很是一票难求,但“大片来袭”的幸福感,能感受一下也是不错的。
第18届上影节金爵奖国产电影算是很争气,《我的诗篇》获得了最佳纪录片奖,《烈日灼心》获得了最佳男演员和最佳导演奖,并且最佳男演员奖一次就给了三位,邓超、段奕宏、郭涛显然还没准备好戴上影帝桂冠,显得激动又紧张,但社交媒体上热衷讨论的,却不是他们的获奖,而是邓超如何面对前女友郝蕾为他颁奖。
不过,本届上影节有一大亮点不容忽视,那就是它在价值取向方面比往届要更清晰明确。堪称最大赢家的《烈日灼心》是部风格化强烈、个性突出、大胆冒险的特殊题材作品,也是部争议作品,评委会给了它两个大奖,大有“举贤不避亲”的自信。上影节的另一组成单元——电影频道传媒大奖,也在早一天举行的颁奖礼上,一口气把最佳编剧、最佳导演和最佳电影都给了《十二公民》,众所周知这是部口碑好票房差的作品。一个电影奖项可以忽略作品的票房不计,这本身就是立场坚定的表现。
把重要奖项颁给什么电影,就是彰显电影节的价值取向,这是毋庸赘言的共识。上影节给予了《烈日灼心》和《十二公民》荣誉,其实也赋予了自身光彩。作为一名本土观众,期待本土的电影节能够更加国际化,而国际化不可缺少的标准,除了参赛电影来源更加广泛之外,就是对评选标准的坚持:每一部电影能够接壤世界电影潮流,每一部作品在娱乐性与思想性方面,都能与其它国际电影节获奖作品比肩。
和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相比,上影节还年轻。年轻意味着上升空间还很大,也意味着没有过多的骄傲资本。年轻的电影节,需要老到的内涵,两相匹配,才能让这个属于电影的节日,年复一年地举办下去。
编辑:周文
肖亚洲:“治庸”技术化依赖难以承载民意期待 2011-05-05 |
饶曙光:院线差异化,电影发展的关键 2013-09-10 |
苏文帅:宣扬裸体,绝不是美丽的艺术 2013-10-12 |
文化点击 2013-12-16 |
文化言论:青春电影,不应止于暮色怀想 2014-05-12 |
青春电影,不应止于暮色怀想 2014-05-12 |
饶曙光:让“类型”更加成熟 2014-05-20 |
电子骑士:“给周星驰还账”的人都去哪儿了? 2014-10-28 |
傅达林:好莱坞电影中的宪法精神 2014-12-02 |
闫祥岭:观众自掏腰包涌进影院是直观的“人... 2015-04-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