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原创评论-正文
以生态环境追责,保美丽中国“颜值”
郭成文
//www.workercn.cn2015-07-03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在7月1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关于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试点方案》、《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

  这两个文件,集中强调一个问题,那就是“干部造成生态受损终身追责”,这是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内容的具体落实,剑指环保的核心与关键,打开了之前的环保死结,从根源上辟出一条通向美丽中国的要道。是对之前的先发展后治理,先上车后买票,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政绩发展模式的纠偏,也是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将生态环境治理平移到法治中国层面。

  不可否认,此前数十年中国的经济增速令全球震撼,但是发展模式却偏离了科学与良性的轨道,具体表现为以生态的严重受损为代价,以牺牲国民生存基础与生活质量来做大GDP,导致部分地区“三废”肆虐,雾霾蔽日,百姓健康告急。在转换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发展方式的今天,在强调生态文明的今天,高层的执政与治理视角开始更多地向内、向下,真正权衡起GDP与民生孰轻孰重的问题。

  建立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与终身追责制度,可促使地方政府在进行重大决策时充分考量生态因素。有什么样的绩效考评机制,就会催生出什么样的政绩诉求。之前追求效率力拼GDP,也是与当时社会所处阶段相匹配的,发达国家也走过这段路并这一阶段完成了经济积累。而现在,党和政府审时度势,建立起生态考核追责正当时,生态追责是指挥棒也是导向牌,必将力促美丽中国的提速。

  目标已经明确,下一步就是落实,让文件走出中南海,让文件成为地方官员头上的“紧箍咒”。

  首先,要研究文件所涉生态环境指标如何科学测定,量化细化,尤其要做到因地制宜,使制度的衣服更加“合身”。考核办法如何与具体责任岗位、责任人挂钩,让罚则更加明晰,让问责更可操作。各地要积极行动,可先行确立试点,建立相应配套制度,尽快形成示范案例,让人摸得着头脑,学有榜样,鉴有前车。

  其次,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有的文件始于制定又止于制定,没有了下文,欠缺的恰恰是落实。以上生态环境审计和追责文件,由于受对象的广泛性、地域的复杂性、基础的差异性、考核的科学性等因素制约较多,推广起来并没想象的那样简单,如果不抓紧抓实,最易形成推诿扯皮,最终落到空处。所以,还应注重文件出台后的跟踪督办,直至收到成效。

  最后,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也是“美丽中国”的根本保证。按照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中央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为我们筑起生态环境的“制度屏障”,立意深远,功德无量。有了好的制度,还须认真落实,后续必须跟进各级各地的配套制度和办法,只有这样生态文明方能推进,只有这样才能以生态环境追责,确保美丽中国颜值。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