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包公,以清正廉明闻名于世。近期,四川省纪委以“包公”为创意,在其官方网站“廉洁四川”上推出卡通人物“包公仔”。“包公仔”头戴官帽,缀有金色“廉”字,寓意为清正廉明;手持令牌,寓意为令行禁止,不能越红线、逾法纪。“包公仔”一经推出,就走红网络,让廉政宣传教育生动起来。本期“廉议汇”约请四位嘉宾进行讨论,为我们揭开“包公仔”对于廉政文化建设的创新意义。
苑广阔:“包公仔”的形象确实萌态十足,似乎和严肃的反腐倡廉不搭边,但是一经推出,却赢得了网络上下的一致叫好!原因就在于,它的出现拉近了反腐败与普通老百姓,尤其是与普通网友的距离。从本质上说,这是一种反腐倡廉文化的建设,是反腐败工作上的一种创新。以前说到反腐败,好像都是在板着面孔说教,但是效果如何却没人说得清楚。而承担着反腐倡廉责任的虚拟形象“包公仔”,却让反腐败生动起来、形象起来,也平易近人起来,其产生的效果无疑也是值得期待的。为此,我们希望更多地方能够借鉴四川的经验,也在弘扬廉政文化上有所创新、有所建树。
杨朝清:河北邱县的“廉政漫画”也好,四川纪委的“包公仔”也罢,都表明,扩大公众参与廉政建设,需要想方设法提高老百姓对反腐倡廉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用“包公仔”这样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文化载体来进行符号互动,不仅能够提升表达效率,还能消除纪检监察机关与老百姓的距离感和隔阂感。
在眼球效应时代,吸引公众的注意力不仅是一个态度问题,也是一个技术问题 。“包公仔”以契合时代的灵动和呆萌得到了老百姓的喜爱,为“我知晓,我参与”提供了基础支撑。而修补不同话语体系之间的裂痕,为公众提供一个与纪检监察机关之间良性互动的平台,“包公仔”只是一个好的开始,要做的还有很多。
涂启智:包公以清正廉洁和刚正不阿形象名垂青史,深受老百姓喜爱。以“包公仔”卡通形象为廉政宣讲代言,不仅契合“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三清”建设目标,也契合中央当下大力惩贪治腐的时代语境,更是顺应人民群众对于官员形象的新期待。如同民众需要道德模范引领一样,官员群体同样需要包公式的清廉榜样标杆指引方向。
包公的激励鞭策价值不容忽视。不过话又说回来,包公终归属于人治环境下民众的“救命稻草”,并非腐败分子的必然克星。在法治语境下,尤其是在全面依法治国的今天,老百姓维权的根本保障是宪法与法律,而非“清官”发威。制度比觉悟更重要,要让更多官员做“包公”,除了通过榜样力量唤醒官员自省自律,更须注重发挥民众监督与制度约束的作用。
朱昌俊:包公历来是“廉洁公正”、“铁面无私”的价值象征。从这点来说,将卡通形象“包公仔”作为廉政文化代言人,倒也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反腐一次贴合的对接。另外,卡通形象所蕴含的趣味也能拉近严肃反腐与民众的距离,利于反腐文化的宣传,具有标识意义。
适当开发反腐上的“软文化”构建,确实有其必要,不过也要防止本末倒置。对于纪检监察部门而言,最能抚慰人心的还是实实在在的反腐成绩。若过于注重所谓“文化”的构建,而轻视反腐能力建设,只会适得其反。毕竟,在反腐上,加强与民众的互动和沟通,在根本还是要依赖更为具体和实质性的制度与措施,如为民众监督与举报创造更好的条件。如此,“包公仔”之于反腐才能称得上是“锦上添花”。
面具背后是怎样的脸 2009-11-07 |
王怀勇:历史人物如何讨“说法” 2011-08-18 |
李晓亮:不想修铁路的骗子不是好厨子? 2011-10-21 |
声音·法治 2012-07-18 |
詹 勇:筑牢人民监督权力的制度平台 2013-11-12 |
焦豫安:清廉不清廉关键看“节点” 2014-04-28 |
严 力:种好监督“责任田”才能防治蚁贪 2014-12-22 |
人民日报:以史为鉴问廉政 2015-03-27 |
中国网:贪官的“廉政承诺”抽谁一耳光 2009-06-30 |
中国网:贪官的“廉政承诺”抽谁一耳光 2009-06-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