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原创评论-正文
“僵尸肉”调查不应变成“口水仗”
辛望
//www.workercn.cn2015-07-15来源: 中工网—《劳动午报》
分享到:更多

  真新闻!

  假新闻!

  真新闻?

  假新闻?

  当下,有关“僵尸肉”的真假之争已经形成了一场“口水仗”。认定“僵尸肉”真正存在的人言辞凿凿,却迟迟不肯拿出关键证据来;认定“僵尸肉”是假新闻的人发出了一连串追问,却也拿不出真凭实据。于是,真假双方继续开展攻防大战。

  6月23日,媒体记者李丹发表报道,第一次提出“僵尸肉”的说法。随后,“僵尸肉”一词频见报端,许多关于打击冻品走私专项行动的报道均或多或少在文中提到“僵尸肉”的说法。

  正值“僵尸肉”成为热议话题时,7月9日,媒体记者洪广玉发表文章《剧情逆转的时候到了:“僵尸肉”报道是假新闻!》。文中称,并对“僵尸肉”新闻中涉及到的相关部门进行再次采访核实,采访结果表明“没有任何官方发布过查获所谓封存三四十年的肉”。7月11日,洪广玉再次发文表示:“客观地说,我做出是‘假新闻’的判断是有点太严厉了,毕竟我的判断,是基于目前所掌握的所有新闻线索和事件,加上逻辑分析,虽然从概率上来说,已经很有把握,但毕竟无法排除所有的可能性,特别是极端情况。”

  本来并不复杂的“僵尸肉”问题而今成了迷雾重重的一锅粥,口水横飞的背后,却始终没有一篇文章能够正面回答公众最关心的问题——究竟有没有“僵尸肉”?“僵尸肉”是否已经流向了百姓的餐桌?

  所谓的“僵尸肉”,就是指冷冻时间过长的肉类。这些冷冻时间过期的肉类,显然不能再重出江湖,更不能改头换面再卖给老百姓。当媒体记者将“僵尸肉”流向市场的真相部分披露的时候,权威部门的第一反映应当是核实真相,并将调查结果以最快的速度公诸于众,但在群众最需要权威部门发声的时候,却没有一个部门出来正面回应,这岂不令人拍案称奇?

  在网络媒体吵吵嚷嚷半个多月之后,7月12日,食药总局、海关总署和公安部联合发布了《打击走私冷冻肉品维护食品安全的通告》,“通告”含蓄指出“在今年查获的走私冷冻肉品中,有的查获时生产日期已达四五年之久”。这算是给“僵尸肉”确切存在一个相对肯定的说法。但这样“犹抱琵琶半遮面”式的回应仍然不能让老百姓放心,现在老百姓依然担心3个问题:一是准备露头的过期的冷冻肉是否大面积存在?二是已经流向市场的“僵尸肉”的确切去向如何?三是下一步该如何严格监管,杜绝“僵尸肉”继续祸害民众?

  现在看来,那些所谓的70后、80后的“僵尸肉”可能真的不存在,但这并不影响第一个披露“僵尸肉”现象的媒体的新闻价值,为了服务公众,相关记者应当公布采访证据,如果当时因为采访不扎实或者为了“吸引眼球”而故意夸大了事实,则应该公开致歉并原原本本地把事情说清楚;那些急于否定“僵尸肉”存在的媒体人,如果只是为了给某些部门充当“挡箭牌”,则应当追问其社会责任感是如何被抛弃的,如果只是为了还原真相,却又没有花工夫做深入采访调查,则应当公开承认自己掌握的材料是很片面的。

  现在最不能缺位的是相关职能部门,你们不能像旁观者那样看着这场“口水仗”打得很热闹,恨不能在旁边鼓个掌。而是应当争分夺秒地展开全面调查,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毫无保留地传达给公众。

  习近平总书记已经明确要求: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严把每一道防线。已经是看方方面面能不能以最严的标准“较真”办事的时候了!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