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当前,一些家长把孩子送进国际学校,希望他们将来考入国外优质高校成为国际化人才。这本无可非议,然而,一些国际学校却没有按相关法律、政策要求开设基本的国情教育课程,令就读的学生对国情知识了解甚少,有些甚至被问及中国的国旗、国歌、国土面积时一脸茫然。这种情形令人担忧。
不论什么形式的教育,都必须在法律的框架内开展。按规定,我国除仅允许招收外籍人员子女的境外独资国际学校外,其他类型的国际学校都属于中外合作办学性质,必须严格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国务院颁布的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明确规定,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当按照中国对同级同类教育机构的要求开设关于宪法、法律、公民道德、国情等内容的课程。而事实上,一些国际学校盲目引进国外教材、课程,而对中国基本国情教育课程则是少开、不开或仅仅停留在课表上。
与此同时,教育部门对国际学校的审核主要停留在招生规模上,对课程的审核和监管存在缺位,仅仅通过例行听课或检查课表来落实监督。有的学校甚至准备了两张课表,一张是应付检查用的,一张是实际上课的。
国情教育在一些国际学校被淡化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学生家长对此不重视。有些家长只重视孩子的知识技能教育,缺乏国情教育意识,把孩子送入国际学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把他们培养成“国际人才”。这种心理传递到学校,更强化了校方对这类教育的淡化。殊不知,近年来中国优秀人才在国际人力资源市场上日益受到青睐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国际地位大幅提升,发展前景广阔,是因为中国人熟悉中国的事儿。
一个人无论走到哪里,从事什么工作,国家认同感都很重要。缺乏国情教育的基础教育是不完整的。在任何一个国家,国情教育都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应融入文学、历史和课外实践活动等方方面面。以英国为例,小学会借英格兰队参加世界杯的时机,让孩子手持亲手制作的国旗,唱着国歌收看比赛。我们在引进国外优质教育的同时,也应充分借鉴他们先进的国情和国家认同感教育方法,否则就有舍本逐末、缘木求鱼之嫌。
文汇报:如何让“考研”真正回归理性 2014-01-07 |
体质不强,何谈栋梁 2014-06-10 |
科教时评:高校职称评定岂能一味追逐学术G... 2014-08-22 |
高校职称评定岂能一味追逐学术GDP 2014-08-22 |
江学勤:帮助学生决定自己的未来 2014-09-05 |
王辉耀:大外交战略下如何吸引留学生 2015-05-12 |
张宗辉:大学开设烹饪课并非“不务正业” 2015-09-06 |
必须补齐学校操场安全标准缺失这块短板 2016-06-13 |
风评 2016-06-20 |
“谢绝参观”!名校想成孤岛吗 2016-08-0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