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胡麻岭隧道的夏付华、夏荔父子
【故事】夏付华是兰渝铁路工程胡麻岭隧道三工区的测绘员,儿子夏荔也在胡麻岭隧道从事测量工作。总长13.6公里的胡麻岭隧道,起初用2年挖通了10多公里,最后173米却因被鉴定为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地层,用了足足6年时间。德国专家曾带队“应战”,以失败告终,还抛下定论,“不可能在这种地层中打隧道”。面对前功尽弃之险、蒙受损失之虞,中国建造者们不服输、不放弃。夏荔和团队成员没有退却,逐个破题,研发出九宫格挖隧道等“中国工法”。2017年6月19日,胡麻岭隧道贯通的一刻,夏付华夏荔父子,从隧道两侧通过掘通口实现“握手”。
【点评】
173米,于列车上的旅客而言,不过是倏忽之间,甚至难以察觉。而对中国铁路人来说,啃下这段隧道“硬骨头”,他们殚精竭虑,耗费了整整6年时光。隧道两端的夏付华、夏荔父子,为了让兰渝铁路顺利通车,“立誓”打通隧道再相见。他们的背后,是无数刻苦攻关、默默奉献的铁道人。
遇有艰险困苦,最容易犹疑气馁乃至放弃,而最难得的则是咬紧牙关、毅然前行,以时不我待的精神迎难而上。最开始,胡麻岭隧道每个月掘进近百米,可如泥石流般的细砂喷涌而出,淹没了此前的成果,一场与细砂之间的拉锯战就此展开。掘进,淹没,再掘进……无论是遇到突涌,还是面对砂浆,每一次都不曾把建设者们“冲垮”,每一次尝试都是从无到有、从有到对的经验总结。没有过不去的河流,没有爬不过的山峰,困难不会阻挡破题者、攻坚者的步伐,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问题多。
攻坚克难、欲成大事,精神很重要,但也不能只是蛮干。没有科学办法、精钻深研,同样难以创造奇迹。胡麻岭隧道的建设者们就是在勘探、挖掘中寻找新办法。地层里全是粉细砂,怎么办?那就灌注化学浆液固结细砂。隧道全是水,怎么办?那就抽水排水。6年时间,无数尝试,他们科学分析、精研技艺,创造性地想出了九宫格挖隧道方法,以每月5米的速度开掘隧道,为这道世界难题交上了完美的“中国答卷”。工程之伟大,既在于其难度系数之高,在于建设者们的不平凡,更在于给这种不凡之举插上科学的翅膀。
由胡麻岭隧道联通的兰渝铁路,是大国工程的一个缩影,它们屹立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夏付华、夏荔父子则是为这些工程努力付出、挥洒热血的人,他们常说“自己就是铁路上的一块砖”。的确,只有砖砌得牢,路才能行得稳。工程无言,却已经为他们立起了一座写满光荣的丰碑。
【网言网语】
正是有了这样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人,我们国家的各项工程才能得以顺利地开展,向他们致敬。
——@还是原来的周小贱
为国家,父子一起上阵。面对困难和挑战毫不气馁,一个“短短的”梦想、一个伟大的目标最终完成了。
——@心湖上的倒映
我见过修铁路的现场,在荒无人烟的大山中,我们可爱的人天天在奋斗,为你们感到骄傲。
——@黄小柒的爸